阅读历史 |

第4章 穿成潘金莲的第四天(1 / 2)

加入书签

潘金莲点点头,看到扁担直直的木条就晓得刚刚的生意不错,面上仍旧笑着说道:“辛苦了,大官人。”

武大郎很是兴奋,放下肩上的木筐,拍打几下袖子的灰尘,便迫不及待地走到桌子前。

他从腰间抽出装钱的袋子,铜币晃动的叮铃声响动着,沉甸甸的模样让人心生喜悦。

“娘子,”武大郎黝黑宽大的脸庞上因为兴奋泛起红斑,“这次赚了不少铜币。”

他翻手把铜钱倒在桌子上,哗啦啦一片,沾染着锈迹的铜板打了个几个转落倒。

潘金莲嘴角微微弯曲,身体端庄地坐在椅子上,喜悦却不张扬。

武大郎兴奋的势头却没有落下,他脸色涨红,犹豫片刻便将所有的铜币推到潘金莲面前,有些殷切喏喏地说道:“娘子,这些都给你,以后我的……都给你…”

这话说的隐晦,武大郎仍然对正常的夫妻生活抱有幻想,仿佛潘金莲缓和的态度给出了不一样的信号。

潘金莲微微惊讶,暗地里摇摇头,面上却不显,她的手掌抬起,将桌上的铜币缓慢而坚定地推了回去。

“大官人,这笔钱是您辛辛苦苦挑到渡口去卖的,奴家只是打了下手而已,若您过意不去,随意赏奴家几个便是,不必如此。”

武大郎一时间愣在原地,整个人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这话把原本是夫妻的两人分的一干二净,界限分明。

原来的潘金莲是在挣扎,却也有认命的一天,而如今的她像是想通了,仿佛彻底地剥离了夫妻的可能。

“娘子……”武大郎心里泛起隐秘的不舒服,他下意识地挣扎着,把铜钱推过去,面上急切:“娘子,你可以拿这些铜钱去买你想要的胭脂水粉,上次集市上遇到的兰花簪子,你也……”

潘金莲嘴角上扬的弧度消失,她摇摇头,娇美的脸庞在日光下仿佛一块上好的白玉,泛着淡淡的柔光。

“大官人,”她柔和而坚定地说着,“这些都是你靠自己得来的,我…不能要。”

自己?武大郎心里一突,面上惴惴不安,有种猜测渐渐浮出水面,他不敢说出来,下意识地将铜币拢过来,仿佛在安慰自己:

“既然娘子现在不想要,我就收起来。”他粗壮的手臂意外地沉稳,嘴上继续附和道:“等下次再遇到那个簪子,我定给你买回来。”

急切的话语像是在故意表现什么。

潘金莲面上微顿,犹豫半晌终究是没有说出口。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之间的氛围变得敏感又微妙,像是有一种诡异的平衡,被小心翼翼维持着。

而潘金莲这几日一直在教给武大郎韭菜盒子的做法,时常蹲守在家中,不曾踏出房门一步。

新搬来的两人也渐渐受到左右街坊的关注,对面的王婆就是其中之一。

王婆自从三十六岁没了丈夫,便独自一人带着儿子在阳谷县开了个茶摊,平日里喜欢嚼人舌根,经常炫耀称自己会接生针灸,还能当个媒婆哩。

而武大郎在晌午回来时,两人经常在茶摊上碰到,一来二去,便说得上几句话。

这日清晨,王婆特意起了个大早,便是想瞧瞧这武大做的什么吃食,每日回来都乐呵呵的,定是赚了大钱。

听到门口的响动,王婆赶紧理了理褶皱,走上前佯装碰巧地推开大门。

嘎吱——

武大郎正巧迈过门前,给王婆撞了个正着。

“哎呦,”王婆面上热情,语气张扬而不夸张,“武大这么早就去集市上了…”

武大郎只得停下了脚步,面上有些讪讪,他体型矮小,其貌不扬,很少有人这样注意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王婆也没在意,面上打着招呼,脑袋却忍不住往箩筐里张扬。

稍稍靠近些,一股浓郁霸道的荤香扑面而来,顿时唤醒了清晨困顿的感官。

王婆顿感嘴巴里的口水都要流了出来,忍不住砸吧砸吧,装作十分不在意地模样,好奇道:

“呦,武大,你这箩筐里卖的什么吃食,这味道连天上的神仙都要勾下来了。”

这夸张的恭维让武大郎面上露出隐晦的炫耀,先前老好人的属性瞬间爆发,他直接蹲下身子用油纸包起一张饼子,递了过来。

“王婶子,你来尝尝,这是内人新做的饼子。”

翠绿的嫩叶和黄澄澄的鸡蛋星星点点地缀在洁白的面皮上,油滋滋的饼皮上冒着浓郁的香气,让人移不开眼睛。

“这怎么好意思,”王婆面上惊讶,手上却诚实地接过,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不停地夸赞着:“大郎,你这可真客气,婶子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

武大郎心里高兴,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抬头望了望升起的太阳。

心里惦记着渡口的买卖,便直接跟王婆道别,挑起扁担,转身离开。

王婆笑眯眯地看着武大郎走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