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章 快用AK(1 / 2)

加入书签

两人一路无话,皇宫的大门已在视线之外。

赵炎龙迅速召集了两千精锐士兵,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剿匪之路。

其实,赵炎龙心里明白,或许并不需要这么多人手的。

但皇帝的命令如山,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便多带了一些兵力。

途中,赵总管简略地向赵炎龙说明了ak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其实赵总管自己对ak的威力都不清楚,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夜色已深,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才终于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山贼窝。

一个官兵跑到赵炎龙身旁,小心翼翼地问道:

“赵将军,前方便是山贼的老巢了,您看我们该如何行动?”

赵炎龙放眼望去,这才发现,哪里是什么山贼窝,分明是一座巍峨的山脉。

三面环山,地势险峻,仅有一个狭窄的进出口,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难怪这个山贼团伙的势力越来越壮大,这个离京城如此近的山贼窝一直未能被剿灭。

这一切,都怪自己太大意了。没有深入了解情况,就轻率地向皇帝提了一嘴。

如今,面对这险峻的地势和强大的山贼团伙,自己这两千人马又能做什么呢?

就算是打下了山寨,也会损失惨重。

难道要撤退?

这绝对不可能,赵总管还在此地,自己怎能在他面前不战而逃?

赵炎龙立刻召集所有将领和官员,商讨对策。

商讨了许久,都没有商讨出一个结果来。

赵炎龙看着众人,沉声道:

“诸位,此次行动关乎朝廷的颜面,我们不能退缩。但是,眼前这山贼窝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我们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赵炎龙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一个中年将领身上:

“李参将,你素有智谋,不知有何高见?”

李参将站起身来,建议道:“赵将军,依我之见,我们可以利用火攻。”

“火攻?”

赵炎龙眉头一挑,顿时来了兴趣。

李参将点了点头,继续解释道:

“我们可以派遣一支小队,携带火油、硫磺等易燃之物,趁着夜色潜入山寨,点燃火势。”

“届时,山贼必定慌乱,我们再趁机发动进攻,定能一举破敌。”

赵炎龙听完李参将的计策,摇了摇头,反驳道:

“这不行,若依此计行事,岂不是要让我们在此地多滞留一日?我等身为朝廷精锐,岂能如此拖沓?”

“此举若传至陛下耳中,我们的颜面何在?”

他的话语虽未完全吐露,但其中的含义已是不言而喻。

他们身为边军,肩负着守护边疆的重任,若连小小的匪患都无法迅速平定,日后在军中的地位和声望又怎能稳固?

李参将顿时哑口无言,赵炎龙的性格和脾气,他知道再多说什么也是无益。

众人见赵炎龙如此坚定,便纷纷低下头去,不再言语。

赵炎龙目光如电,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吩咐道:

“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就依我之计行事。我们立刻发动进攻,务必在今日之内平定这伙山贼!”

众人立刻精神一振,齐声应道:“遵命!”

赵炎龙一声令下,顿时鼓声震天,喊杀声此起彼伏。

两千精锐士兵如同下山猛虎,朝着那险峻的山寨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势。

箭矢如雨,飞石滚木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

赵炎龙早已胸有成竹,他一声令下。

士兵们迅速武装起来,身披坚固的甲胄,手持沉重的盾牌,毫不畏惧地迎着密集的箭矢和滚木逼近山寨。

然而,山贼们亦非等闲之辈。他们眼见官兵逼近,灵机一动,纷纷将火把扔向盾牌。

火焰在盾牌上迅速蔓延,官兵们仿佛被火球缠身,烫得无法忍受,纷纷丢弃了手中的盾牌。

赵炎龙见状,眉头一皱,心知不妙。

他大喝一声:“撤!”

官兵们闻令而动,纷纷转身撤退。

但山贼们岂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手中的弓箭如同死神的镰刀,狠狠地往官兵身上招呼。

好在官兵们身穿甲胄,否则必将死伤惨重。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官兵腿部中箭,痛苦地呻吟着。

赵炎龙率领着一队残兵败将,仓皇逃离了山寨。

在这混乱之际,赵总管却保持着难得的冷静。

他深知这些山贼狡猾难缠,若是长此以往,陛下那边必定难以交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