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2. 【第29章】掌教首席 离人白骨入蒿里……(2 / 3)

加入书签

,那张平静肃穆的脸庞上镶砌着一双潮湿冰冷的眼睛。

“安静。”

突然,罗慧听见了灵希的声音。也不知道是否如此凑巧,就在对方吐字的瞬间,那无孔不入的铃声突然便停了。

罗慧眼神涣散了一瞬,回过神来后,她才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汗湿了衣襟。而她身后的弟子也狼狈不已,有人满头冷汗,气喘吁吁;有人面色苍白,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还有人干脆便扶着树干软倒在地,耳窍与鼻间竟然淌出了血水。

“我要进村了,你们现在回头还来得及。”灵希说完,扛着自己破破烂烂的旗子便朝着村里跑去,让罗慧阻止不及。

“欸,你!”罗慧看着这不合群的少女,心里急得不行。来不及多想,眼见着灵希的背影即将跑出视线之外,她立刻转身吩咐身后的弟子在村外修整留守,而后也头也不回地朝着夜色中扎去。

漆黑的夜幕下,系在白绸上的银铃无风自动。罗慧从两棵相间的树中央跑过时,忽而感到一阵异样。

她回头,看着两棵树的中间。方才她穿过之时,好像有牵连在中央的丝线被她扯断了。

罗慧心中升起不详的预感,她回头看向同伴们所在的方向。然而放眼望去,不远处的树林还是树林,但同伴们的身影,却消失不见了。

“……”罗慧打了个冷颤,她神情僵硬地站在原地,紧攥的掌心阵阵发凉。

她喉咙发紧,脊背如弦般紧绷欲断,直觉告诉她,这时候回头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她想到了灵希,猛然转头时,映入眼帘的却不是村镇的小径与林立的屋舍,而是一棵棵挂满白绸与银铃的树。

“……待到午夜十二时,白衣摇铃家书到。”罗慧摇摇欲坠,她扶住汗湿的额头,努力回想,“……这么说起来,铃铛响了,但……”

“已经到子时了吗?”

周围夜色浓重,分明已至深夜时分。但罗慧分明记得自己一行人入村时天色尚早,天际还朦朦有光。

这地方有古怪。罗慧心中瑟瑟,她小心翼翼地迈步朝前方走去,四周听不见任何的声音,耳边只能捕捉到自己踩过草丛时、布料与草茎摩挲而发出的窸窣声。罗慧眼观四方耳听八方,也不知道走了多久,“铃”,耳畔再次捕捉到了清晰诡谲的铃响。

随即,远方传来了似有若无、由远及近的哭声,哭得肝肠寸断,竭嘶底里。

在那凄惶的悲泣中,有一苍老的声音幽幽唱道:“洒泪勿染死者衣,莫让阎王问雪泥。

“薤上露待日又晞,离人白骨入蒿里——”

“铃”,又是一声铃响。这回响起的,却是仿佛上百名男女老少同时开口的合唱,唱着一首《蒿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无论是什么唱词,当上百人同时开口时,那声音的洪流已经足以让任何人的灵魂震颤不已。

罗慧下意识地抱住了自己的手臂,广袖下的皮肤泛起一层层的疙瘩。她眼前一花,暮风拂开了枝叶树梢,灰蒙的林野间突然照入了一缕白惨惨的月华。不远处,一支奇异诡谲的队伍正在挂满白绸与铃铛的树林间穿行而过。

那是一支披麻戴孝、仅有黑白二色的送葬队伍。

走在最前头的是一位披着白色麻服、看不清面容的女性老者。她手持白纸黑字的招魂幡,幡上却没写死者的生卒年岁,仔细看去,白旗上竟是以蝇头小楷写满了“魂兮归来”。她摇着手中的幡旗在前方开路,不知道是不是罗慧的错觉,只觉得那白旗扫过的地方便扬起了一阵灰蒙蒙的白翳。

罗慧躲在一棵树后不敢出声,打头的老者身后跟着两名同样身穿白衣的少女,再往后,便是扶灵的黑衣。这只送葬的队伍在罗慧倚靠的树干后穿行而过,牛马倾轧之声中,罗慧终于知道为何招魂幡上没有写逝者的生卒年亦或是书其生平了。

因为太多了,死去的人太多了。灵柩太多,多到需要用牛车去装载拉扯。

身穿黑衣的农夫扶着灵柩,驱使着牛马,在凄厉的挽歌中沉默。穿着白衣的人影两两相隔,手持灯笼或火把,行走在枝叶树影之间便有如交错纠缠的光明与暗影。漫长得看不见尽头的丧葬队伍穿过树林,蜿蜒在地上的影子如同一条条蠕动爬行的蛇。罗慧眼角的余光瞥见这些蛇影朝着另一端的大路游去,再往深处张望,便只剩下一片朦胧的灰雾。

蒿里,谓死者之葬所。眼见着这支送葬的队伍即将隐没浓雾,罗慧摁捺下惧意,强令自己再次迈开僵直的脚步。身为无极道门分宗举荐上来的弟子,已经步入融合期的罗慧在此次大比中也算得上是一线的战力。但她跟在这支送葬队伍的尾端,明明没跑几步路,却不知为何觉得身体又湿又重,吸入肺腑的空气也冷得刺人。她心想,此地时空有异,那消失的乱葬岗也是死者的葬所,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

罗慧怕在浓雾中迷失方向,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