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9章 宗藩子弟抵京(1 / 2)

加入书签

朱由检闻言,当即不无埋怨的说道:“郭老抠呀郭老抠,你让朕说你什么好,既然已经准备好了,为什么不立即向朕禀报?”

“眼看百官的俸银就要发放了吧?”

“自此以后,百官俸银就发放金银币,通过户部的银行发。”

其实,大明的官员俸禄和其他朝代比,是绝对偏低的。

而且在万历之前,朝廷发放的俸禄中还有大量的实物,就比如粮食、胡椒、布匹等。

还有一项最让人诟病的,那就是宝钞。

等到了万历年间,因为张居正施行一条鞭法,朝廷不再征收实物,而是征收白银作为税赋。

所以,等到了万历之后,官员的俸禄已经是以白银为主。

当然,就算是以白银为主,那官俸也不高。

说官员俸禄,朱由检对郭允厚问道:“郭卿,你身为户部尚书,又是内阁辅臣,每月的月俸有多少?”

郭允厚躬身道:“回陛下,臣的户部尚书是正二品,每月的月俸是六十一石,大学士是五品,每月月俸十六石,两者加起来就是七十七石。”

朱由检听后,微微颔首,接着问道:“按照京城现在的粮价,你每月能有七十七两银子?”

“陛下圣明。”

“郭卿,朕给你们加一加俸禄怎么样?”

朱由检话音一落,郭允厚就猛的抬起了头。

“陛下,这……?”

“当初大明立国的时候,太祖定下的官俸或许不低,但时过境迁,到了你我君臣这里,当初定的那些俸禄,现在就有些不够用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米价从洪武年间到现在,就涨了近乎一倍,这样的情况下,你们这些官员可不就得上下其手嘛,对吧?”

“臣不敢!”

郭允厚听朱由检这么说,赶紧躬身道。

“你不敢,其他人可是敢的很。”

“陛下,臣……”

“行了,明日举行大朝会,朕和诸卿议一议官员俸禄的事。”

“不过,你要立即把户部的银行开办起来,让毕自严马上履职!”

“臣遵旨!”

郭允厚赶紧答道。

“皇爷,唐王、福王、郑王等几位藩王请见。”

就在朱由检和郭允厚说话的时候,黄永申走进东暖阁,低声对朱由检秉奏道。

后者眉头一皱,这老几位进宫做什么?

“宣!”

想不出来,朱由检干脆也就不想了。

郭允厚适时地提出了告辞。

福王他们进来的时候,正好和郭允厚打了个照面。

“臣见过诸位大王!”

“郭部堂免礼。”

双方见礼过后,福王他们这才进入了东暖阁。

“臣等拜见陛下!”

诸王恭敬的对朱由检施礼道。

“诸王免礼,都是一家人,些许俗礼就免了。”

“赐座!”

等诸王起身,朱由检这才注意到,在唐王朱硕鐄和周王朱肃溱的后边,还站着两位身着蟒袍的人。

“这两位就是唐王世孙,和周王世子吧?”

朱由检看着两人,开口问道。

两人赶紧跪倒在地,大礼参拜道:“臣朱聿键(朱恭枵)拜见陛下。”

朱由检听两人自报家门,也算是认识了两人。

那位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是后世极有贤名的隆武帝朱聿键。

而那位须发都有些泛白的,就是周王世子朱恭枵了。

见朱恭枵已经是一大把年纪,朱由检顿时有些失望起来。

不过,他还是打算着重培养一下这两人。

就当是千金买马骨吧。

让其他的宗室都看看,你们只要有才能,也能出将入相,也能为大明江山出上一把力。

看了眼依旧跪在地上的两人,朱由检轻咳一声道:“起来吧。”

“谢陛下。”

两人再次施礼后,这才起身,站到了各自父亲的身后。

“福王叔,你们这次入宫,可是有事儿?”

朱由检对朱常洵问道。

朱常洵拱手道:“陛下,诸王府的适龄子弟都已经进京了,现在就住在十王府。”

“哦?”

朱由检闻言,神情顿时一怔。

“共有多少人?”

反应过来的朱由检,接着对周王和唐王问道。

唐王朱硕鐄率先开口道:“陛下,唐王府之下,共有在册宗室男丁四百八十五人,其中亲王之下,适龄人口有二百三十五人,现在已经全部进京。”

朱硕鐄说完后,周王朱肃溱也秉奏道:“陛下,周王府的人要多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