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章 朱由检组建皇家科学院(1 / 2)

加入书签

大明,紫禁城。

朱由检正在召见刚刚抵京的宋应星,以及毕懋康两人。

说起来,这两人在科技上的成就,可是一点都不弱于之前的徐光启、王徵和孙元化他们。

对科技的整体研究,宋应星并不弱于徐光启。

而且在年龄上,宋应星更有优势。

他也是朱由检属意的大明皇家科学院祭酒。

毕懋康呢?

在火器上的研究,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在几年后其刊印的《军器图说》中,就详细描述了燧发枪的制造工艺,以及原理。

只是那个时候,大明已经覆灭在李自成的手里,这本书也被满清列为禁书。

朱由检看着面前的两人,笑道:“朕瞪了许久,总算是把两位卿家等到了。”

“臣不敢!”

两人听朱由检这么说,赶紧躬身施礼道。

“朕说的乃是实情,朕对两位可以说是望眼欲穿。”

“宋卿,朕听闻你正在些一部巨著?”

朱由检看向宋应星问道。

后者闻言,赶紧拱手道:“陛下,臣所著之书,谈不上巨著, 只是将一些工农的技艺,整理汇总一番。”

“工农的技艺,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想必宋卿比朕更清楚,如果这都不算巨著,那什么又算得上巨著?”

朱由检一脸认真的对其说道。

“既然卿家有这个打算,那就要将之做好,将之修成我大明的奇书!”

“朕和朝廷,一定会鼎力支持宋卿。”

朱由检这番话说的是斩钉截铁。

后世的《天工开物》用了宋应星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在崇祯十年才正式刊印。

这无疑消耗了宋应星大量的精力。

使其不能专注于对新科技的研究,这是朱由检绝对不能接受的。

大明拥有这个时代最好的科学家,如果不让其,去研究那些足以改变人类科技进程的东西,这就是在暴殄天物。

宋应星听到朱由检说,朝廷要鼎力支持他修书,脸上当即就露出了惊喜之色。

“臣些陛下!”

宋应星赶紧躬身施礼道。

“宋卿,不急着谢恩,朕还没有说完呢。”

朱由检抬手,对其劝阻道。

在宋应星和毕懋康两人探寻的目光中,朱由检接着说道:“朕已经命内府,在西苑建造皇家科学院。”

“宋卿,朕属意者皇家科学院第一任祭酒,就由你来担任。”

“皇家科学院?”

听到这个奇怪的名字,宋应星和毕懋康皆是面露不解之色。

朱由检无奈,只得向两人解释道:“所谓科学就是宋卿正在整理、汇总的那些工农业的技艺,天文历法,日升日落,医术、术数等等一些东西。”

听到朱由检粗浅的解释,宋应星和毕懋康总算是明白了一个大概。

宋应星有些不确定的问道:“敢问陛下,这皇家科学院是不是就是要研究这些东西?”

“不错,朕建立皇家科学院的目的,就是推动大明的科技发展。”

“你们可以在里面做学问,教学生,建立小型工坊用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或者是研究。”

两人听后,虽是有些迷迷糊糊的,但也是听出了一个大概。

毕懋康好歹也是做过巡抚的人,立即就想到了自己研究的那些火器。

“陛下,臣这些年对各种火器 ,也算是有些了解,不知臣能不能也去这皇家科……科学院?”

说完后,毕懋康就一脸希冀的看着朱由检。

后者笑道:“毕卿,你现在可是右佥都御史,真的甘愿去皇家科学院,成日与那些铁疙瘩为伴?”

毕懋康却是一脸郑重道:“陛下,大明朝可以没有毕懋康这个右佥都御史,但却不能没有先进的火器。”

听到他这么说,朱由检的眼睛一亮,当即起身道:“好!难得毕卿有此报效家国之心。”

“传朕旨意,着封宋应星为大明皇家科学院祭酒,挂工部侍郎衔,总掌大明皇家科学院事。”

“着封毕懋康为大明皇家科学院司业,挂工部侍郎衔,协助宋应星掌事。”

“陛下,臣才疏学浅愿为司业, 辅佐毕大人。”

朱由检话音一落,宋应星就出言道。

他只是一个六试不第的落第秀才,人家毕懋康却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还是右佥都御史,他自然不想做毕懋康的上官。

朱由检听到他这么说,笑道:“徐卿不必推辞,你二人挂的都是正三品的侍郎衔, 谈不上谁大谁小。”

“而皇家科学院和其他衙门也不一样,毕竟还是以百工技艺为主,官职反倒是不算什么。”

朱由检说完后,毕懋康也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