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5 章(1 / 2)

加入书签

空了一半的斋舍里,窗前书案上,仍放着李良青从外头买回来的饭食

油脂浸透了包装纸

乔见山胸口一起一伏,许久没说话

气消下来些后,乔见山眼中多了几分失落一一自从去岁解除误会后,两人性情相投,关系愈走愈近。乔时为上前安慰道:“平生傲岸的诗仙,尚且’上书裴长史,长揖韩荆州’,以求入仕,何况是寻常人?只当是行到分岔路,各自辞别便是了。唐时遗风,默许的规则,不是说停就停的。

乔见山点了点头,他问道:“五弟怎么过来了?”这个时辰,乔时为应当在回家路上才是。

“我帮父亲问一句。三哥想好了吗?可参加合年的解试?国子监里解额多,以三哥的学问。理应有很大成数。乔时为继续言道:“我刚从四哥那儿过来,周斋谕说,四哥擅长大义和策论,而诗赋平平,一步步走科考是条险路,未必能成,莫不如沉心专研公考,由上舍入官。乔见山摇摇头,道:“我再缓三年罢,学问还不到火候,拿到解额也难过省试。”笑笑掩饰遗憾。

实则,乔时为明白,是肖主簿拦下了三哥,不让他“涉险”

权贵们既已出招,保不齐再在解试动什么手脚

“对了。”乔见山转移话题道,“我这几日琢磨出不少对仗的词,给你和四弟都抄了一份,你看看有无能用上的。”言罢,递过几页纸乔时为粗看一眼,便知此乃三哥用心琢磨所得

譬如纸上所写的“狡夏对防秋”,看似以季节为对,实则“夏”有“西夏”之意,“秋”有“秋战”之意,可为对仗增色,吸引考官眼球提前琢磨巧词好对,是备考诗赋题必做的功课

乔时为注意到,三哥手里除了留给四哥的一份,还多出了一份。

回到家时,夜已黑

借着邻家的灯光,乔时为认出了后巷里的那条身影一

是橘子

橘子这么晚竟还在外闲逛,乔时为正欲呼喊,忽见到巷子里还有一条毛发松软的白松狮犬,相较于橘子,步子“优雅”许多。乔时为赶紧闭声离开,暗想,橘叔近来四处征战,莫非正是为了虏获白犬的芳心?

吹熄蜡烛,一点秋萤在房内闪烁断续,明时如星辉偶落凡间

乔时为躺下,沉思打算,“山”已显现在跟前,该如何翻过它

凭着前世的学识,他知晓,让行卷、温卷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的,是封弥和誊录。

拦不住的事,便让它失去意义,长而久之,自然也就无人动此心思了。

上次答赵祭酒给的卷子,卷纸已设封弥处,说明大梁科考已施行封弥.....然,单单封弥是拦不住投机者的乔时为开始回想宋明科举的封弥、誊录程序,愈想愈忍不住,最后一揭被子,披上衣物,重新掌燃烛火。烛火如日辉,掩去了秋萤,不见其微光。

磨墨执笔,乔时为写下一一

其一,封弥卷首,以号为序;

其二,誊录校对,呈送初考官;

其三,封弥初考官所评,再送覆考官;

其四,编排官核验,对比初、覆考官所定

所写还未想好如何送出,这日休沐,叶阿达早早过来,找到乔时为,邀他前去与家主一叙

林叔夏日里去了外地庄子,与妻女相聚,应是这几日才回东京城的

马车驶向城外,足足走了半个时辰,最后没入了一大片竹林中

风来闻竹响,风去闻竹香

下了马车,乔时为才知晓,此处有林家的一间纸坊。

林方旬披着大氅,立于竹门前,笑吟吟地等候着,相较于冬日囚于屋内的孱弱模样,此时的林方旬气色好了许多。“林叔。”乔时为提着衣服下摆,拾阶而上

少年青身如竹节,数月不见已端端,乔时为身高已及林方旬胸前,

林方旬好好打量了一番假儿子,慈笑道:“少年意气胜过鲜衣怒马,半年不见,长高了这么多。

又言:“这次回去,教了小瑾造竹纸,便想到地该教教你了,趁着冬赛未至,我还未困干一方屋檐下,便让阿达带你过来了。造纸是林家发家的技艺,也是传家的技艺

乔时为不好意思挠挠头:“林叔,小子岂敢受此厚待?

林方旬牵着乔时为往里走,说道:“‘假儿也带‘儿字,况且我只是教你造纸,又不是把林家给你,算什么厚待?你只当是玩闹,添个见识就是。再一看,一旁的叶阿达已经卷起裤脚衣袖,露出腱子肉,听候家主的进解,逐一操作,

纸坊内最多的就是池子,沤竹的、清洗的、淘料的、煮料的....

许多步骤皆非一日之功,走过一个个池子,便可看到竹子如何一步步分解为纸浆

乔时为实际操作的,不过是“荡料入帘”而已。他将竹帘摇入浆槽中,静待几息,等足够的竹浆附在帘上,再将竹帘覆于板上,使湿纸落在板上。抚平焙干后,便可得到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