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4 章 京城报仇第六十四天(2 / 4)

加入书签

斩肉声不停歇,身穿襕袍便服的郎君排在第三个。

轮到晏容时站在肉铺子前,应小满正好把上个主顾的半斤羊排肉包好递去。趁着抬手擦汗的空挡,两边视线在半空里碰上,纠缠着半晌没分开。

应小满最先发现了他怀里热气腾腾的肉馒头,扑哧一乐,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出来买肉馒头呐?”

“吃够了官署堂食,出来买几个肉馒头换换口味。”

晏容时提着一屉热腾腾的肉馒头,问她:“又开张了?”

“嗯。开到月底。”

“甚好。买十斤肉。”

应小满麻利地摘下铁钩子挂的羊腿:“十斤肉晚上拿回家?那你白天得放阴凉处。当天吃才新鲜。隔天肉质就变了。”

清脆响起的剁肉声里,晏容时不紧不慢说:“不拿回家,十斤肉放官衙厨房。体恤众官员加急审案辛苦,晚上那顿官署堂食加个菜。”

应小满扑哧又乐了。“蛮好。”

她掂了掂羊腿分量,额外多添进两斤里脊肉。

人太辛苦,每天

多吃顿滋补羊肉,对身体有大好处。

晏容时出来不了太久,临走前不忘叮嘱:“河童巷最近无动静,但你在外头可有遇到搭话的可疑人物?我在城西新准备了两处小院,距离肉铺子门面都不甚远,可以叫隋淼带你过去看看。”

应小满催促他回去。“河童巷两间屋子收缴官府、转做赁屋的告示明晃晃贴在巷子口,哪还会有不长眼的上门闹事,等着被官差抓吗?巷子里几十户人家都好好的。外头搭话的人物倒是有几个……”

在对面郎君的注视下,她忍着笑,抬起下巴示意远处。

“刚刚走远了。家住附近的老主顾,替她家大侄子打听亲事来着。”

晏容时若有所思地收回目光。

“难怪。”他悠悠道了句。

“难怪什么?”应小满诧异地问。

“难怪我刚才过来时,依稀听到一句‘已经许人了’。”

“……少胡说八道。”应小满装作无事人般,把沉甸甸十来斤肉的油纸包递去。

“我说的是‘没许人’。你肯定听错了。”

晏容时眼里隐隐约约带了笑,并不和她争辩什么,只说:“是么,大概是我听错了。”

依旧温声叮嘱几句“出入注意安全”,“留意搭话的可疑人物”,接过油纸包,往大街斜对面走去,身影消失来往人流中。

应小满借着擦汗的动作,抬手捋了下长发丝,把发红的耳尖挡在乌发后头。

——

准备的二十斤新鲜羊肉,一下切走十二斤。不到中午便收摊回家。

两轮木轱辘车推出去的同时,坐在隔壁肉馒头铺子门口的四名晏家好手也跟着起身,远远地跟随身后。

转弯时,应小满无语地瞅了一眼。

说过几次不用,七郎始终不同意把人撤掉。余庆楼逃脱了两名死士,他不怕他自己被刺杀,倒总担心她这边出事。这几天出门时始终有几个尾巴跟着。

她能出什么事?关在大牢里的方掌柜人在生死危急关头,依旧惦记着爹爹的五十两银锭,想方设法叫死士来她这里讨钱?

钻在钱眼里的贪财鬼也做不出这种事吧!

但今天果然蹊跷。回河童巷半途中,她居然真的被个陌生人当街拦了。

身后几人知道应小满不习惯,刻意缀得远,来人并未意识到有人追随,以为她孤身走在小巷中,对个十来岁的小娘子并不怎么在意,抬手把她拦住,多一句寒暄也无,直接便问:“应家小娘子,应小满?”

应小满脚下一个急停。

斗笠抬起三寸,仔细打量来人。

四十来岁年纪,青衫文士打扮,留山羊胡,说话间背着手,有几分文人自矜神态。

“你谁呀。”她警惕地问。

“我是何人不打紧。重要的是应小娘子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去余庆楼归还旧友五十两银这桩事,一来二去出了大岔子。呵呵,应小娘子的父亲,其实就是庄九,对不对。”

“……”

应小满犀利地看来人一眼,二话不说,推起轱辘车就走。

来人往前两步,借着小巷狭窄,以自身阻挡前路,抬手把车拦住。

“年纪轻轻的小娘子,纵然生在乡郡不知礼数,总不能一个字不答,装作看不见人。事关你父亲的遗愿,小娘子若是个有孝心的,就该——哎哟!”

应小满直接把人撞去路边,轱辘车丝毫不停,从捂着老腰哎哎痛叫的文士身边直穿过去。

抛下一句话:“别挡路。赶着回家呢。”

文士在窄巷拦人时,万万想不到主人口中“娇憨可人、涉世未深,不难应付”的小娘子会是这种反应。

捂着被撞的老腰,眼前一阵阵发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