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2 章 京城报仇第六十二天(2 / 4)

加入书签

识……

人在宫门边上,不好提“有仇”,她只客气说:“我爹年纪不小,他少年时似乎在京城里做事,不过爹不提,我也不清楚。进京后七郎跟我说起,我才知道爹跟七郎的祖父……”

她想了想,把结仇两个字换成:“认识。”

晏容时不紧不慢又接一句:“二十余年前,两家长辈曾在京城结下一段缘分。”

“小娘子年纪轻轻,胆气可嘉。”韩老微笑打量几眼,应诺下来。

“好了。人我见到了,果然和你说得无差。老夫看一眼也算放下心,不至于将来去地下还被你祖父责怪。你们年轻人自去罢。老夫步子慢,在后头慢慢地走。”

为什么不看她一眼,就会被七郎的祖父责怪,应小满没想明白,不过还是道了个万福告辞。晏容时引她当先穿过城墙洞,步入皇城。

两人其实并不能并肩走多远。

外皇城这段路来往的人极多。值守禁军,出宫办事的宫人,外皇城官衙当值的官员,今日还有入宫赴宴的许多大理寺和刑部官员。

耳边响起

一片此起彼伏的寒暄声。

趁片刻清静功夫,应小满扯了下身侧郎君的衣袖:“你忙吧。前头两位姑姑来接我了。”

晏容时抓紧和她一桩桩地叮嘱。

这几日演练的说辞都记得??”

“记得。”

“男女分席设宴。雁二郎在我这边牵制,叫他翻不起浪花。若女席那边有人兴风作浪,十一郎中途会去拜见太后娘娘,你向十一郎示意求助。”

“嗯。”

“小心说话。若有实在难以应对的局面……”

应小满冲他笑了下,心里暖洋洋的。

“不用担心我。不会有事的。”

——

“纯朴自然质,天然无雕饰。”这两句话最近在宫里传得人尽皆知。

应小满被领进一处松柏庄严的宫殿,跨四五道宫门后,终于也见到了那位“生性质朴”的太后娘娘。

确实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家。满头华发,看着年岁往七十上走了。说起话来并不高高在上,反倒随和得很。当面闲聊几句,她心里的拘谨不知不觉便去了。

宫里的人当面并不直接称呼太后娘娘,只称呼:“老娘娘。”

老娘娘招呼应小满在近前赐座,在灯下仔仔细细地瞧一回,笑说:“兴宁侯府上那么多娃儿,怎么没生出一个这般好模样的?这小丫头若是生在雁家里,肯定被我抱进宫里养。”

详细问起家里情况,应小满一一地答了。

说起抱养也没瞒着。

倒把老娘娘吃了一惊:“居然是抱养的。这么好模样个女娃娃,怎会舍得扔。”

应小满感觉亲近,仰脸冲老娘娘笑了笑:“乡下养人难,往山里往水里扔女娃娃的每年都不少。我运气好,被我家爹娘抱了回去。”

宫人七嘴八舌地嗟叹。

满殿室感慨叹息的热闹气氛里,不知谁起的话头,问起应小满的年岁,家中有没有定亲。

应小满原本跪坐在老娘娘跟前回话,耳朵突然敏锐一竖。关键话题来了!

她瞬间转头。

满脸带笑、提起“定亲事”的,看打扮也是个女官,生得白白净净的福相,没见过的陌生相貌。

宫里这些人的想法她管不着,总之,和七郎准备多日的标准答案脱口而出。

“十六岁,过年十七。”应小满不假思索地说:“老家尚未婚配,但义父在临终前,叮嘱我来京城寻人。”

七郎准备的话头简直像挖坑。她这处提起寻人,那边的白净女官立刻跳下坑去,追着问:“寻人?寻何人?”

老娘娘也大感兴趣:“千里迢迢地来京城寻人?那可不容易。寻到了么?”

“寻到了。”应小满如实答说:“长乐巷晏家七郎。”

满殿响起恍然大悟的感叹声,许多人眼神彼此互看,露出原来如此的神色。也不知道她们自以为恍然知晓了什么。

老娘娘倒笑了。“如此说来,竟是家里早定

下的?难怪你一个初来乍到京城的小闺女,会和晏家七郎亲近。”

老娘娘又笑问:你家义父既然是认识晏家的,想必也不寻常。去乡郡隐居之前,他是何等的人物啊?

◆本作者香草芋圆提醒您《我来京城报仇的》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这是个预先没对过的问题,不大好答。

应小满想了想,按照和七郎商量下来的作答路子,尽量如实说:“从前爹爹在京城怎样,他不怎么说。反正他身子壮实,在乡下做的是猎户。隔三差五进山打猎。”

殿里许多人又递过恍然大悟的眼神,老娘娘身边几个亲近的宫人议论:“必定是归隐的武将了。”

老娘娘显然赞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