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3 章 京城报仇第五十三天(2 / 4)

加入书签

在殿外乖乖上香,并不试图跟随走近,稍微放下心,领着阿织进入殿内。

晏容时收回视线,立在大香炉边,继续默祷:“我佛慈悲,普渡众生。佛前但求姻缘红线一根,线牵殿内小满、殿外容时。缔结同心,缘定二世。”

默念毕,把线香插入六尺高的大香炉中。

身后开口便惹祸的精壮汉子低头不敢说话。虽然不知道自己哪个字说错,但明显他一开口气氛就不对了……

他其实是便衣混在人群里的禁卫好手。

一个小小的刑部六品主簿,只因疑似牵扯进军械倒卖大案,就被人泼油纵火,满门烧为平地。官家震怒之余,严令加强戒备。

身为二司会审主审官之一的晏容时,哪怕今日告假私事外出,依旧有一队殿前司禁军好手护卫随行,谨防意外发生。

不想当真查出了异状。

晏容时叹了口气:“不怪你。外头何事?说罢。”

“有人跟踪。”禁卫心虚地不敢低头:“周围人太多,弟兄们起先以为多心,但却瞧越不对。”

“总共五六个人。寻常逛市集的人眼睛盯着两边摊子卖的东西,这几个眼睛盯人。庙会市集里一双

眼睛从头到尾只盯人的,不是偷儿,就是盯梢的探子。”

晏少卿进庙之后,弟兄们散在寺庙门外各处把守。那群人远远地看一会,并未靠近,陆续走了,门外只留下两个继续盯梢。

?想看香草芋圆写的《我来京城报仇的》第 53 章 京城报仇第五十三天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晏容时思忖片刻,“他们一路盯的是我?”

禁卫说起来也纳闷得很:“按理说,盯得肯定是晏少卿。但有擅长跟踪的弟兄刚才一路追踪回去,看到那群人竟然进了余庆酒楼。余庆楼——不就是今日晏少卿身边的小娘子出来的地方么?会不会和小娘子有纠葛?”

早晨应小满刚从余庆楼里出来,余庆楼的人暗中跟随,盯梢的确实有可能是应小满。

晏容时仔细想了想早晨在街上撞见时,应小满气呼呼抱着阿织从酒楼欢门下快步走出的场景。

当时他以为小满对着雁二郎生气,如今想来,在酒楼里生气也说不定。

心里琢磨了一会儿,他吩咐下去,“派几个好手,盯余庆楼里动向。”

想了想,又额外叮嘱面前禁卫好手:“雁二郎没卸职前,和你在禁军里有些交情?劳烦你问问他,早晨余庆楼发生了什么纠葛。”

禁卫应是,快步走向寺庙大门。

人流汹涌的开敞的寺庙大门外,正好走进一个身穿湖绿色绸缎团花袍子、五十来岁,面容团团和气,一看便是经商多年的商贾男子,提着香烛,不紧不慢迈进寺庙门槛。

——

应小满领着阿织在大雄宝殿逛了一圈。宽敞大殿巍峨庄严,金身菩萨悲悯善目。

小丫头仰头望着,嘴巴半晌合不拢。“哇~”

应小满领着她上香。

晏容时顶着七郎的脸和声音,说出来的话其实有道理。

家里刚刚遭逢大难,人既然来了佛寺,为什么不进殿上香,佛前祈求平安?

大雄宝殿里跪满了信男信女,几百个蒲团散布各处。庄严佛殿后,许多和尚正在念经做早课,木鱼声夹杂着念经声传入耳边。

漂浮在半空的众多不定心绪,在佛殿缭缭的香火里沉到了实处。

应小满并不是个心思繁杂的人。

京城的事太复杂,京城的人也太复杂,但于应小满来说,她始终是生长于汉水边、八岁随爹爹入山的猎户家的伢儿。

这趟京城之行,她所求并不多。既然替义父报仇的事不成,应家打算离京,她所求的依旧不多。

领着阿织手握点燃的高香,并排跪在中间往后的一排蒲团当中,高举过额,佛前虔诚拜了二拜,心里默念祝祷。

“我佛慈悲,普渡众生。愿我佛降福,保佑我娘和阿织平平安安,无灾无难。”

“愿我佛降福,保佑地下的爹爹无忧无虑,安心长睡,不要生气。我们很快回家陪他老人家了。”

“愿我佛降福,保佑……也保佑大殿外头那个吧。他被我骂得不敢进殿,并非不想拜佛。京城坏人太多,他最近查案到了关键处,不知会不会有坏人要对他不利……我佛慈悲,也保佑

七郎平平安安,无灾无难。”

身侧的空蒲团有人跪下,同样手握线香喃喃祝祷。

她起先没注意,正在手把手教阿织把线香高举过额前,身侧那人却略抬高嗓音,笑说一句:

“庄小娘子,刚才跑得忒急了。小老儿连一句挽留话都来不及说,你已含怒而去。哎,不愧是庄九的女儿。”

应小满倏然扭头。

跪在她身侧蒲团上、此刻正对着她和气微笑的湖绿色绸缎长袍男子,岂不正是早晨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