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6 章 京城报仇第四十六天(2 / 3)

加入书签

七郎说生气比哭好。”

“……哦。”

一直到坐在自己床上,应小满还在反复回想着那句:“生气比哭好”。

这天晚上,天色擦黑,药膳方子熬好,服侍着老娘吃药躺下不久,门外再次敲响几声。

阿织飞奔着出去。

站在院门后头时突然揉了下脑门,吃一堑长一智,小丫头这回不开了,隔门大喊,“阿姐说她不在!”

才躺下的义母呛到了,断断续续地咳嗽着说,“幺儿怎么也是个憨的,愁人呐……”

应小满气得把窗户大开,“阿织回来!”

门外有人轻轻笑了声。

声响并不大,夹杂在盛夏此起彼伏的蝉鸣声里,很容易被忽略过去。但不知为什么,应小满的耳朵里仿佛自动筛除了树上呱噪蝉鸣,却极敏锐地捕捉到了门外声响。

门外站着的是七郎。

刹那间,她脑海里想起的,居然又是那句“生气比哭好”。

“生气为什么比哭好?”

把阿织赶回

屋里睡觉,轮到应小满站在院门后?[(,隔门脆生生地问。

她心里气并没有消,声音里还带着赌气的意味。“我哭的时候只在屋里哭,但生气起来会出门寻仇的。”

夜晚站在门外的果然是晏七郎。

“生气起来,出门寻仇,是旁人倒霉。躲在屋里哭,是自己伤心。”

七郎注视着面前紧闭不开的门户,声线不如往常从容,低低叹了声。

“下午从巷子出去时,隔老远看到你了。你躲在巷口墙边,穿一身黛色对襟薄衫子对不对。”

紧闭的门户没了动静。

耳边一声声呱噪蝉鸣。

义母躺在屋里哄睡阿织,许久却没听到动静,担忧起来,才从窗户往外头看时,正好看到应小满打开院门,人在月色下走出去。

“咦?”阿织也往窗边探出小脑袋,疑惑地问,“阿姐不许我开门,为什么她自己开门——”

“嘘,小孩子睡觉,别管你阿姐的事。”

义母低声咕哝,“她和七郎怎么回事?越看越糊涂。愁人呐。”

——

天边弯月过院墙。

应小满站在半敞的门边。晏七郎有些意外,又极欢喜,温言解释两人茶肆的不欢而散:

“小满,昨晚并无一个字骗你。”

“你细想,我除了叫‘七郎’,当然也是有大名的——”

应小满立即打断了他。

还是那份带着三分赌气愠怒的语气,清脆地说,“别说话。”

晏七郎便闭了嘴,眼神追随。

应小满不许他说话,人却停在门边未走,明澈的眼神目不转睛,带着七分警惕、三分不安,面对面瞪视门外的郎君。

晏七郎琢磨了一阵,换个安全话头开口,“今晚我带来——”

“叫你别说话了!”

晏七郎立即又闭了嘴。

两人在月下你瞧我、我瞪你,彼此盯了一阵,应小满还停在门边没走,清澈眸子里流露的七分警惕变成了七分恼火,既不许门外的郎君说话,自己却又赌气不开口说一个字。

就这么哑然互看了一阵,眼看月色移上树梢,晏七郎像是突然想明白了什么,直接过去牵她的手。

对面纤长的指尖微微蜷缩了一下,却没有甩开。

两人不吭声地在月色下沿着小巷边缘,手拉手地走。

应小满把头偏去旁边,抿着嘴笑了下。

晏七郎一张嘴说话就是个骗子。但不开口的时候,还是她喜欢的七郎。

无论是交握着的温暖有力的手,月下松竹般的挺拔身形,身侧传来的轻浅的呼吸,身上衣襟沾染的浅淡熏香气味,都很喜欢。

远处蝉鸣更显出身边安静。走着走着,她却又开始犯愁。好好的大活人,总不能一辈子叫他闭嘴,做个哑巴七郎。

只要他一开口……她的七郎又变成骗子晏七!

绷不住,越想越绷不住。

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就在她思绪乱成一团乱麻时,身边的晏七郎竟然自己开口了!

“昨日送来的方子——”

应小满唰的目光转过来,依旧带七分警惕,三分不安,听身侧的郎君把后半句说完,“——你母亲用了么?”

顿了顿,晏七郎又问,“我说的可有哪里不妥当?”

应小满眼里的不安淡去几分,警惕还在。

“今天都在用。滋补方子还没看出大用。但用了咳嗽药方,下午安稳许多。”

“滋补方子要长期用。”七郎顺着话题往下说,“今晚我过来,原本也是因为准备好了半个月的药膳包,提来放在你门边,才想开口知会你,你一开门便怒冲冲瞪我,叫我别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