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 章(2 / 3)

加入书签

百间,仆婢几百人。她摸进晏家报仇,门外缺个望风的……

但她自己也知道,报仇有风险,杀人需偿命。这位想要报答她,心肠是好的,但会不会愿意帮她杀仇家,那可说不准。

应小满谨慎地没提这桩事,改提起家里第二缺的物件:

“我家缺钱。你每天的饭食药汤和衣裳鞋袜,我要一笔笔记账的。等搬走时,你可不许欠账,一笔笔都得还回来。”

西屋郎君毫无迟疑,当即赞同,“还有新屋的租赁费用,也可以一并折合算上。京城屋贵,哪有免费占着屋子常住的道理。”

应小满惊奇之余,对眼前这位极度自觉的郎君升起几分好感:

“没错,我们搬的新屋在城北,赁屋月钱很贵的。你打算付一部分最好。”

她起身去灶上寻些小食,看看日头还早,“娘,我出去看新屋了。看好的话,今天就当场定下。”

义母在屋里回道,“好生看契书,莫被坏人骗了!再看看周边靠不靠河,当心下雨又淹水!”

“早看过了。城北那边的好宅子都不淹水。”

应小满拉下吊篮,取出里头几张纸交子,义母果然不放心,追出来喊,“交子在身上收好了!”

应小满冲后头挥了挥手,轻快地出去。

京城的小买卖用铜板,大买卖用交子。那天玉坠子送进当铺,换来面额一贯钱整的薄薄两张交子,在乡下住了几十年的义母眼里,算是极大的一笔钱了。

但应小满前阵子在城北走街串巷,见识过京城大酒楼盛酒菜居然用全套银器,满满当当的一桌光亮耀眼。听人说京城最好酒楼里一桌上等酒席,叫价上百两银。

街边普通的小茶肆,坐下点一壶茶,几个小食,听段说书,也得花掉几百个大钱。

她看中的小宅子,在城北好地段算是要价便宜的,但几贯钱绝对不够。

她今天出门时,怀里揣着义父给的五十两银。

约好牙人,午后又看了一遍宅子。

她看中的那处城北小宅院,进门一个四方院落,坐北朝南齐整三间瓦房,院子里一棵上年头的桂花树。西边厨房新砌的干干净净灶台。

义母爱干净。搬过来新屋后,再不用踩着满地泥泞进出门户,再不用担忧雨后返潮的地面,不知何时倒灌进巷子的河水。

最关键的是,她看中的这处小宅子地段绝佳,就在长乐街的斜对面,七举人巷。

长乐巷里住着义父的仇家,晏家。

晏家长居京城,世代做官,祖上出过两任宰相。义父说和他结仇的,就是上一任的晏相,那是个狗官!

两边结的世仇,老子不在了,儿子抵上。儿子不管事,孙子抵上。这一代晏家的当家人:晏容时,就是上一任晏相的嫡孙。做的大理寺少卿,名声打听不出好不好,总归听起来又是个狗官。

等应家搬进七举人巷的新屋宅,以后早晚都能远远望见仇家出入动向。义父给的五十两银,怎么不算用在关键时刻?

总之应小满非常满意,当场和牙人商量签下赁屋的契约。

从午后商量到太阳落西……终于敲定细节,约好日子,由义母出面立契。

应小满有点高兴,又有点失落。

手里空空,肚皮空空,失魂落魄地走出城北小宅院。

牙人的一番话仿佛钟鸣,嗡嗡地在耳边回荡。

“小娘子再算算?今日给付的五十两银正好抵得租赁金,没得找钱啊。”

“不可能!不是说每月赁金两贯钱?一年二十四贯,如何没得找?”

“小娘子不知,这间宅子赁期两年,外加押金一个月。两年到期后押金原数退回。小娘子仔细算算,二十五个月,折合五十贯,市价折银五十两整。”

应小满震惊地攥紧沉甸甸的银锭。这五十两银承载了她许多期望。

她打算先赁好屋宅,给义母和阿织添置一身绸缎衣裳,添置些家具,再买几件趁手的的踩点作案工具,夜行衣裳……原本都打算从五十两银里出。

她站在小院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发怔,“城南铜锣巷那边赁屋,都是按月给钱。为什么城北七举人巷的屋子一次要给足两年的钱?”

牙人视线刀子般地扫过应小满身上的素衣布鞋。生得如此标志的小娘子……牙人把难听的话硬生生吞回去了。

“偌大个京城,富贵贫贱各有不同,不同地段的规矩怎可能一样。这处七举人巷,原本就是六品京官才住得的好地段啊。左右皆是体面人家,巷子出去斜对面,喏,那便是曾出过两任宰相的晏家高门,当今大理寺晏少卿的住所。小娘子手头紧张的话,往南边和西边找找房子?何必非要往七举人巷里搬。”

应小满抿了下嘴唇。天生爱笑的弧度绷成一条直线。

“就是要七举人巷里的屋子。没有更便宜的了?”

“这处就是最便宜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