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章 以田养仓(1 / 2)

加入书签

不日,楚越就带领着黑甲军回到了京城。

随后黑甲军回到了军营,而楚越在回东宫修整了一番后,就入宫面圣了。

此刻,大唐皇宫。

御书房内。

经过门口太监的通报,很快楚越就进入了御书房内殿。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帝一早就接到了楚越回来消息,如今看到楚越本人,面上立刻露出了一丝笑容。

“吾儿不必多礼!快快起来吧!”

“谢父皇!”

听到唐帝的话,楚越也缓缓起身。

“父皇,儿臣幸不辱命,如今禹州暴乱已平,水利建设也已经步入正轨。”

“眼下就等着明年开春,禹州的饥荒就可解决了。”

“只是……”

楚越说着忽然话锋一顿,面上露出自责的神情。

“只是,还望父皇降罪!”

“当时,儿臣去到禹州的时候,饥民已经暴乱了。”

“为了稳定民心,儿臣不得已只好剪袍为凭,以向灾民表示诚心。”

“但是儿臣知道,此举严重触犯了大唐律法,更是对皇家的大不敬……”

“如今禹州灾情平缓,儿臣已经尽职钦差能做的一切,也愿意承担所有事情的后果!”

“只是,希望父皇可以从轻发落那些禹州的官员们!”

“此次饥荒,祸源天灾,暴乱始于陈桧背后的推动,禹州官员或有失职,但实在罪不至死啊!”

说着,楚越就再度跪了下去,语气沉重,但尽显真诚。

此刻唐帝正对楚越此番的做事满意的不行,怎么会发落太子。

原本他是想用‘剪袍为凭’这事儿再简单的告诫一下楚越。

毕竟,楚越确实触犯了律法。

虽然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但此风也断不可长。

要不然,今后岂不是谁人都可以以‘迫不得已’当借口触犯唐律?

可现在不等唐帝拿乔,楚越就自己请罪了。

这下唐帝反倒不好再说什么了。

唐帝看着对面下跪,一脸诚恳的楚越,默了心中缓缓叹了一口气。

随即他就上前,亲自将楚越扶了起来。

“哎,罢了,你虽然这次触犯了律法,但要是没有你那时的当机立断,也不会有禹州眼下的太平。”

“如此功过相抵,朕恕你无罪。”

“至于那些禹州的官员们……”

说道这儿,他语气顿了一瞬。

“他们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随你一同剪袍,也为平息饥民暴乱出了一份力。”

“如此,就……也算他们功过相抵吧!”

闻言,楚越面上自责战而变成了欣喜。

“儿臣多谢父皇!父皇英明!”

看到楚越的面上露出笑容,唐帝也不由根本露出了一丝微笑。

“不过,太子这次确实是令朕刮目相看啊。”

“你之前上奏的奏书,朕已阅了。”

“兴修水利,以工代赈……这等妙策当真妙哉!”

“而且,这种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西北地区。”

“这年来,西北地区可算是旱灾的频发地区,常年灾情不断,反反复复,也是让朕颇为头疼。”

说道这里,唐帝面色露出的笑意收起,面上神情顿时一肃。

“若是能将此等计策也应用到西北地区,不仅能够缓解灾情,也能减少国库的压力。”

这些年,光是军资和灾情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如今的国库是真的吃紧啊。

说道灾情,楚越时候想到了什么,眼眸忽而一闪。

“对了,父皇,说道灾情,儿臣还有一个想法想要禀告父皇。”

听罢,唐帝眉毛一挑,这回他看向楚越的眼中也不由升起了一丝好奇。

还有想法?

这小子莫不是还有什么应对灾情的妙计?

“快,说来听听!”

“是,父皇!”

楚越恭敬的朝着唐帝行礼,然后说道。

“是这样的,儿臣在禹州做收尾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不少天下粮仓弊端,于是针对这些做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罢了。”

闻言唐帝问问点头,点头示意楚越接着往下说。

“儿臣了解到陈桧贪吞粮仓粮食,其实只是眼下的粮仓的一种问题。”

“就拿禹州来说,禹州富庶灾情不常有,往年存入粮仓的谷米难以久储,久储太久又容易发生霉变。”

“虽说谷米是无偿取之于民,那出售陈谷换得银钱,理当用来购买新谷。”

“但禹州常年无灾,所以这笔钱自然就会被有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