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更法第一之甘龙不甘心(1 / 3)

加入书签

甘龙,细数历史上的记载,他可以算的上三朝老臣啦,能臣干吏也可以算哦,能参与秦孝公的辅政会议,明显可知,他也算改革支持派,不过呢,就算在改革派里,也分东西,就是说啊,分改革中的保守派和激进派。

也就是说他支持变法,但支持变法的度可能没有商鞅那么激进啦。

所以听到商鞅的话,他心里想,不行啊,不行,这样太过分了,所以,秦孝公刚刚赞同完,他立马忍不住跳了出来。

“我不认同,这样不可以。是不是要把法制全部改变,这样会引起社会动荡,我坚决不认可。”看秦孝公转头看向自己,眼中透着感兴趣的光芒,充满着鼓励。

甘龙心一定,秦孝公啊,请听我慢慢道来,他咳嗽了一下,稳了稳声线,开口道。

“我甘龙听说啊,圣德的懂文明教化的人,一般不会大范围改变旧的礼制,智慧而知道制度存在合理性的人也不会把旧有的法制全面推翻。”看秦孝公听进去了,甘龙得意地看了一眼商鞅。

然后继续慢慢讲,讲什么呢?当然是承接前文啦,“说实在的,存在即合理,经过历史的选择,留下来的制度必然有其合理性,顺应我们现在就有的制度,其实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得到成功,只要微调就行。”

甘龙说着说着进入了状态,“按照我们原有的制度,官吏们都熟,百姓也不用强行调整自己去适应一个剧烈的变化,这样不是安逸的很吗?现在如果开始大调整,旧有的法制制度破坏了,百姓要是适应不了,感受不到照顾,发现自己的生活失去安定,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流离失所。那么大王被骂绝对不可避免,甚至,国家出现不可预料的问题,让我们尊敬的大王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秦孝公表情微动。

甘龙瞥了一眼商鞅,一振袖,哼╭(╯^╰)╮,别以为就你会抓重点。

被骂这事不可避免,或大或小而已,既然如此,秦孝公肯定选择少点骂,说实在,很多旧有的制度确实有其不合理性,我也不否认你画的饼非常的香甜,但是!老夫等一帮同仁都是基于旧有的制度成长起来的,你要我们割舍掉这些利益,不存在的。难道非要经历剧痛吗?就不能微调先让我们适应适应吗?非要抛下我们这群老人吗?

甘龙向秦孝公做了个揖,说话铿锵有力,“请王上慎重思考,谨慎决定,绝不能因一时冲动毁了基本盘。”

公孙鞅倒吸一口冷气,这人怕是听不懂人话,我已经说的这么明确了,又看看秦孝王刚刚坚定的心又犹豫了起来,得嘞,我刚刚那番话怕是白说嘞。

于是,商鞅上前一步,“甘龙,你说的话,让我忍不住怀疑你的智商,你是装听不懂呢,还是真听不懂,难不成是我表述的不清楚,”当然意思是这个,话必须说的好听,商鞅再接再厉,“微调以前可以,现在不行,要达到秦孝王的目标,按照你们这群世俗智商的眼光,只能想到保存实力。非要微调,那能行吗,这已经是不得不急转弯到时候了,至少按照秦孝王的目标来看,如果你觉得可以不满足秦孝王的期待,那微调吧,我不阻止你,”当然商鞅心里想的肯定是,山不就我,我就山。

“我觉得你真的特别守旧,守旧到不知变通的程度了,就像死读书,读死书,好像把真正的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当然,这句话原话也是说的好好听。“我举的这两种人呢,嗯,就当当执行者啦,按照既定的法律规定制度来墨守成规,这种情况,我觉得和你讨论变法改革好像毫无意义。”啊,商鞅终于忍不住开嘲讽腔啦。

“为什么毫无意义呢?你不要生气,你听我跟你慢慢举例,夏朝你知道吧,嗯,看你这神色,应该是知道,那商朝呢?嗯,好像也知道哦,周朝,这个不用讲了,你必然知道,那你知道这三个朝代其实不是同一礼制的吗?他们称王了多久,我给你数数,夏朝,公元前2070年,商朝,公元前1600 年,西周,公元前1046 年,就不要提后世给分的战国和春秋了,这个好像是现在不可以讲的东西。不行,说太多了。”

商鞅嗽了嗽口,“就问你,夏朝持续多少年,商朝持续多少年,算了,看你一脸懵逼,就知道没有了解过详细信息,那就由我来告诉你,╭(╯^╰)╮哼,夏朝 四百七,商朝五五四,看看一代一比一代好,一代比一代长,说实在,商朝末代大王也不是什么low逼,要不是胜者为王败者寇,他要能活更久,那商纣一词还轮不到他,”说到这,商鞅心虚地咳嗽了一下,继续补充道,“说道哪儿了来着,反正你知道,周朝到现在已经多少年了,这个不用我跟你数吧。周天子的威严,哼哼,这个就再说。”

再论起我们现在,“春秋五霸,那几个?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对吧。”

说着商鞅向秦孝公拱了拱手,“五人之中还有一个是您的祖宗。”

说着商鞅再次转向甘龙,“同为诸侯国,皆为同仁,他们各自的制度也是不同样,同样制霸一方。所以,我们这么聪明的人才能创造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