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时光饺子馆(1 / 2)

加入书签

忙忙碌碌的一天,我想到了久久没有去过的小时光饺子馆,是一对六十左右的退休老夫妻开的,餐厅的风格偏日式,安于地下超市的一角,闹中取静,别有一番滋味!

今天的人并不多,我选在了一个靠墙的位置坐下,点了一份猪肉大葱水饺和紫菜汤组合,没有多等,就好了,我浅尝了一口,还是那个味道,里面的肉很香,有一种家的感觉,安静的环境让我感到很惬意,我拿出手机找到了一个下饭的电视剧,便吃了起来。

不多时,进来了两个穿着工作服的女人,身材都是偏胖类型,一个高一点,一个矮一点,年龄大概五十岁左右,她们坐在了我的斜对过,也就是饭馆中间的位置,一人点了一份酱肉打卤面,两人健谈的很,从坐下来嘴就没有停,我们暂且称呼两位甲女士乙女士女士吧!

乙女士女士说道:“明年要退休了,我的五险还差一年多,得需要补交一下了。”

甲女士女士听后忙说:“这个是得抓紧了,和我一起卖洗护用品的一个同事也得交。”

由于饭馆的厨房是开方式的,老板和老板娘正好位于他们这一桌的正后面,老板煮着面条,老板娘准备着配菜。

听到二人说五险的事情,老板娘也插上了一句:“得交多少钱?”

“差不多两万。”

“也不算多,那个老李之前差的可多了,不交也得交。”

乙女士女士点点头应道:“嗯,以前听她说过。”

老板捞起面条,抖了抖水,又过了遍凉白开,笑着说道:“不交之前的就都作废了,不交,吃亏的是自己。”

谈话功夫,两人的面条上了。

甲女士女士笑着说道:“你看你们多好,退休了守着个小店儿。”

老板娘说话语速比较慢,也比较柔和,给人一种舒适感:“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有点儿事做。”

话落,走过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是地下超市旁边美甲女士区的,要了一份水饺套餐,便在空闲位置坐下了,紧跟其后的进来了一个超市售货员,买了根烤肠走了。

饭馆零零散散的人来人往,如同以往,我没想到的是自己如同以往的一顿用餐,竟然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甲女士女士女士吃了口面条,说道:“现在疫情搞得好久没见刘姐了,你见过没。”

“嗐,你离得远肯定没有听说,刘姐去年没了,赶上疫情去的人不多,我们住的近去了趟。”

甲女士乍一听,惊讶了一声,问道:“我们还真没听说,没疫情时还能时常见到,就是知道她身体不太好,不过她岁数可不算大。”

“也是气的。”乙女士女士愤愤的说道:“这不是前年拆迁房下来了,她把这事儿交给他家老郭去办了,老郭把那几套房子都写人家的名字,还把娘和两个兄弟都接过来了,一个兄弟给了一套。”

甲女士女士震惊后,不屑的说道:“这房子是刘姐家的,轮不到他做主吧。”

乙女士叹了口气说道:“谁说不是呢,坏就坏在当时办房产证的时候刘姐病了,结果可好,人家把房子和家里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他有个儿子,他还这么干。”

“说起这个来更是气,刘姐说从他手里给儿子买一套,人家还不干。”

“他俩就一个儿子,他把房子搁自己手里有什么意义呀!”

乙女士女士分析的头头是道的说:“当时刘姐身体不太行了,咱就有一说一,刘姐没了老郭手里还有三套房子可不愁再找一个,还能再找个小年轻儿的。”

“那他儿子呢?”

乙女士女士冷哼一声道:“谁知他是怎么想的,人家还真就不给他孩子。”

“没准儿时早就有外心了,不行就打官司。”

“现在刘姐也没了,谁知道她儿子小峰有章程呗。”

“还真没想到老郭是这样的人。”

“接触的不多,平常见个面打个招呼也了解不出来啥。”

.......

家的味道,我又饱餐了一顿。

回到家,洗漱完,我躺在床上想了很多,我在想那个叫老郭的男人究竟是何时变的心,亦或是一开始他就是有预谋的,可是想想他们那个年代也不太可能,那个时候也还没有拆迁户这个词汇,想着想着我便睡着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故事的后续可以来的这么快。

随着小视频、短视频等这些新型媒体的出现,我在的这家私人小报社弱势尽显,仅有的六人小组合,现在也成三人组了。而对于还没走的我来说,我真想说一句:“钱不钱的无所谓,主要是喜欢。”说的是如此的云淡风轻,可谁也不嫌钱多不是,只是大学平平的我被其他大的报社拒绝之后,也只能放弃大房选择蜗居了。不过有一说一,我们这个小报社还挺温馨的,老板也和气,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直来直去,没有弯弯绕绕。虽然三四千的工资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