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 / 2)

加入书签

乾隆:“什么,已经死了?拖出来鞭尸!他孙子还活着对吧,把孙子斩了!”

祝庭诤为教孙儿识字,写了本讲历史的《续三字经》,如写元朝有这么几句:“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

乾隆:“影射清朝,反清复明党!还教孙子写个屁,把祝庭诤的棺材开了戮尸,儿子孙子全斩了!”

戴世道的曾祖父写了本《碧落后人诗集》,祖父写了《约亭遗诗》。两位老人都已故去几十年。两本书里有“短发支长恨”“且去从人卜太平”等几句。

乾隆:“‘卜太平’不太平?要不是讽刺朕的江山不太平,怎么会用‘卜’字?短发是在骂本朝强迫剃头发吗?斩斩斩!戴家儿子孙子还有侄子,斩×N!”

乾隆二十一年,江苏遭灾,庄稼歉收,米价暴涨,贪官污吏却仍只顾着自个儿享乐。常熟人朱思藻十分气愤,写了首《吊时语》抨击贪官。

乾隆:“侮辱朝廷,刁民当斩!”不仅朱思藻被杀,只要是看过《吊时语》的都遭到严惩。

最大的冤案来自徐述夔。徐生前写过《一柱楼诗集》,里面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

徐死了十多年,乾隆读到这本书:“逆贼!绝对的逆贼!级别最高的逆贼!‘壶儿’就是‘胡儿’,讽刺满人!‘清风’说我大清没文化,别瞎说!嘿,这书里怎么还公然有‘明朝’两字,好大的胆子!”

(悄悄地说:陛下,其实书里‘明朝’的‘朝’字不念chao,念zhao,意思是明天早晨。)

乾隆:“朕不管不管,就要斩!统统斩!”最后,徐述夔及其子已死,开棺戮尸,枭首示众。两

个孙子虽然带着书来自首,但仍以收藏“逆诗”罪论斩。连带着给书籍校对的工作人员,出书的出版社全体员工,都被判处死刑。

徐家有两兄弟,徐首发和徐成濯。

乾隆:“《孟子》里有‘牛山之木,若彼濯濯,草木凋零也’,这兄弟两的名字是嘲笑本朝剃发制度啊,大逆不道处死了!”

……

杀了这么多人,乾隆却要说:“避讳虽历代相沿,而实文字末节,无关大义也。”“朕凡事不为己甚,岂于文字反过于推求?”“毋庸深究。”

意思就是朕很宽容哒,朕是喜欢追究的刻薄人吗?

几个意思,逗大家玩呢?乾隆,你手上可都是人命啊……

错觉之三:知道你们都喜欢朕帅气的书法

乾隆是皇帝,是政治KING,但他却喜欢混迹艺术圈。自认为江山稳固,就该诗词歌赋。

结果给艺术圈带来了惨痛的灾难。

那个年代,没微博、没朋友圈、没哔哩哔哩,乾隆却能引领潮流,成为点赞狂魔、已阅狂魔、评论狂魔和弹幕狂魔。

真是是一言不合就一个人承包满屏弹幕。

举个例子,《富春山居图》大家熟悉吧!

科普小知识:《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全图用墨淡雅,山水布置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明代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死前下令将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因为山和水的位置都恰恰好,符合中国山水画的留白特点。本来是挺有意境一画。

结果,乾隆看到这画,大呼:

“好画啊!666666!太赞了!!!哈哈哈哈!!打卡。”就是类似这种话,满屏都刷满了弹幕。

若是看局部细节,就能发现乾隆不仅在空白处发弹幕,连山上面的空处他都要用弹幕塞满!!令人发指啊!!!

庆幸的是,乾隆发弹幕这幅《富春山居图》不是真迹。

这是桩乐事,乾隆最早收到的是假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但他欣喜若狂啊!

乾隆不是爱好下江南么?有一次他下江南,到了富春山,每走到画中相符处,就要**,开始在画上题弹幕。等一圈玩回来,整幅画面都是挤密挨密的字,和他那一大套印章。

后来,他只要有空翻出来再刷《富春山居图》,都要发弹幕。弹幕层层覆盖,前后50年,画上御题56处,又是作诗又是考证,凡是空白的地方都被烂字塞满。硬是将高仿版《富春山居图》弄成了死气沉沉的板滞模样。

后来实在写不下了,乾隆才在押缝处御题“以后展玩,不复题识矣”。有没有搞错啊!写不下你不写不就得了,还要在画上找空隙,硬挤进去一句“写不下了,以后不提了”!谁在乎啊!

再往后,真的那张(无用师卷)进宫,乾隆一看,傻眼了。但他自恋啊,不承认曾经走也看,躺也看,坐也看,爱不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