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话说自志仁出家当和尚后,黄萍去寻过数次,不久黄萍母亲聂芸病逝,料理完聂芸丧事后,黄萍又带着宁仁、资仁、兴仁及年近九旬的敬斋前往峨眉山劝说,即便敬斋年事已高,但身子依旧硬朗,也还能常常帮助黄萍处理许多族中事务。如今杨家虽早不如当年辉煌,但敬斋除两个儿子入仕以外,杨博、杨志、杨凯、杨秉皆成了家资颇丰了商人,杨凯甚至经营着三家茶园、十间当铺以及一家银庄,在当地也算得上一巨富。间杨青家道中落,敬斋没有少给帮助,这也才帮黄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好歹也算保住了杨家的许多家业。

待一行人到达金光寺时,志仁只是避而不见,黄萍无奈率三子跪在寺前,寺庙主持看不下去,便唤来志仁说道:“寺外是你俗家至亲,为何你今避而不见?”

志仁道:“即已出家,何来俗家!”

主持道:“佛讲因果,既然你母亲前来,便是你尘缘的果,既然你尘缘未断,佛家定然容不下你,你且下山去吧!”

志仁道:“师父缘何道志仁尘缘未断?我每日且静心吃斋礼佛,不曾中断,方丈何必又将我赶回那俗世苦海中去呢?”

主持道:“凡来本寺中出家的,莫过于这四种人。其一是自幼被遗弃在寺门口,无人收养的;其二是逃难至此,无力营生的;其三是遭逢变故,无欲世俗的;其四是潜心佛法,静心修炼的。你可知你属哪种?”

志仁道:“那自然是第三种!”

主持道:“往上四种,皆有尘缘,乃六根未净也!”

志仁不解,问到:“师父,此又何解呢?”

主持道:“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第一种人虽看似六根清净,但乃从小耳濡目染,若接触俗世,则易犯十诫,此乃身不净;第二种人,本是俗世所迫,为了苟于世间罢了,此类人易犯贪戒、色戒,此乃六根皆不净之人;第三种人,无非为了逃离世俗,自欺欺人罢了,此乃意不净;第四种人看起来仿佛六根皆净,然佛道使然,皆为名尔!你可知佛法谓何?乃无形无意无念,倘若六根皆净,又何须进寺修行?佛本为众生,众生皆为佛,修道也好,修经也罢,有佛心则有佛。你对于俗世亲人皆不能容,你又如何能容下一颗佛心呢?你又如何敢称自己六根已净呢?”

志仁大悟,双手合十,向主持行礼,随后便来到寺门口,见了黄萍及敬斋一行人。黄萍见志仁出来,早已是泣不成声,忙上前抱住志仁,喃喃道:“志仁,蔓儿姐姐留下你和同仁二人,便撒手而去,而今同仁早逝,而你躲进这寺门,你怕不是想要了你爹和你幺爷的命吗?”

志仁见状,亦泪流满面,对黄萍道:“那日我若与琳儿随行,也不至于让琳儿遭此大祸,是儿没用!”

黄萍道:“一面是你的同胞兄弟,一面是你身怀六甲的爱妻,无论你如何选,都会落下遗憾的。”

志仁道:“我知道,倘若我不那么尖锐,也不至于得罪人,这样同仁与琳儿也不至于遭此噩耗,这一切因果都因志仁啊!”

黄萍道:“倘若你独揽这罪责于身,你倒不如回到这寺中罢了,只当阿娘未曾来寻过你!也当你幺爷未曾来寻过你!”

志仁跪在黄萍面前,哭着说道:“儿自知不孝,身为家中长子,丝毫未担起家庭重责,全靠母亲支持,自己却独自跑到了这庙中,假装礼佛,今日我便随母亲回去,也帮母亲分担些家事才是。”

敬斋在一旁,显然还未从如此累的爬山中缓过来,听见志仁说要回去,亦十分高兴。主持见志仁已然开化,便留志仁一家宿于寺中,夜间便给志仁举行了还俗礼,第二日,志仁便随黄萍等人下得山去,又回到了新都老家。

回到家后,黄萍十分高兴,令人准备了一次家宴专程庆贺。夜间,黄萍便写信告知杨青志仁已回到家中的事情,杨青闻言亦十分高兴。

志仁回到家后,一边教化弟弟妹妹,一边帮助黄萍打理家事,杨家在志仁的帮助下,竟也重焕生机,一片欣欣向荣起来。但过了三年,敬斋亦去世了,黄萍感慨:“这位为了杨家默默付出了一辈子的人,如今也算寿终正寝了罢!”众人料理完敬斋的丧事,又各自忙了起来。

嘉靖三十二年,黔国公沐朝弼来到杨家,协助黄萍与志仁,举家搬到了江阳,又过了一个多月,只见杨青已然风尘仆仆的回到了江阳新家。嘉靖并未给杨青赦令,那杨青自然是偷渡回家的。本来黄萍还有些担心,但听杨青说这都是黔国公沐朝弼所安排的,心中也就没有那么害怕了,一家人在江阳过得也算其乐融融,十分融洽。黄萍又在江阳置了些产业,也算在此安定了下来。

黔国公沐朝弼本是世袭黔国公,杨青在云南的事迹,沐朝弼早已听闻,对他十分敬佩,又曾读到杨青的文章,心中更是对其钦佩不已。于是借用调防的机会,让杨青回到了江阳,江阳离新都有五百里,不容易察觉。而在云南,欧阳重也在背后给与了不少帮助,这才得以使杨青安然回到了蜀中。

黄萍见杨青回来,起初并未认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