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3 章(1 / 3)

加入书签

夜,静悄悄的。

西华门内外不闻虫鸣。

三更。

宫门外一棵大树上突然出现一盏红灯,孤零零在荡在空中,划了两个圈。

片刻后,对面城楼上一盏明灯两明两熄。

夜风冷森,只听“咿呀呀”一声沉闷的声响,西华门的大门竟真的开了一条口子,夜风倏然而起,从这条门缝中呼啸而过。门后的人险些被这股妖风吹倒,赶紧抓住门栓站稳脚,飞快地往旁边撤去。

宫门外藏着的人蠢蠢欲动,片刻后纷纷现身。从上望下去,看不真切,只能模糊地辨认出团团黑影在滚动,就像一只只蝼蚁朝宫门涌动。

一切都按照李由检的设想在发展。

正在偷袭的人庆幸计谋得逞时,一支弩箭呼啸着划破夜空,最先冲入宫门的倒霉蛋只闷哼一声就直挺挺倒在了地上。

“有埋伏!”人群中有人惊呼,想撤回去,却被骤起的箭雨扎成了刺猬,这些人再也顾不得隐蔽,有人大喊:“继续往前冲!”有人喊:“贴墙!贴墙!趴下!”可敞亮的空地上根本没有像样的掩体,前面的人自然而然成了肉盾。

埋伏的禁军居高临下,攻城的叛军仰面硬攻,这简直是瓮中捉鳖,是毫不费力地屠杀,几乎不能称得上一场作战,一切都太容易了。

李由检在旁默默观望,希望能找见自己的胞弟,无奈夜黑无月,灯笼被冷风吹得乱晃,微弱的光团只能勉强照出人的轮廓,看不清人脸。

此时风骤然紧了,李由检身上陡然生出一层寒意,他裹紧大氅,瞅了瞅底下,绞杀还在继续。想不到这些蝼蚁竟还能负隅顽抗到此时,他心下有些不屑:李由桢也不过如此。

他举目朝天边望去,黑沉沉的,亮光处偶有飞掠过的白线,不知是雨还是血,有几滴落在了他脸上。李由检用手帕擦了,心下还是不爽利,转身进入阁楼中,让人打水洗脸。

突然,天空中有一团白亮的光一闪,只一瞬就灭了,瞬息间不仅将落入埋伏的叛军照得明白,也照出了城楼等处的禁军。

就在众人惊疑之时,突然所有人的脸又亮了,脚下的大地在微微颤抖。

“火炮!”有人喊出了这要命的一句,果然,轰隆一声巨响,这一发炮弹还未落地,夜色中紧接着又接连闪出几道火光,西华门城楼转眼被炮火轰塌了半个角。然后是一轮□□发射,炮火激烈程度远不止情报中所说的一千人,火器持有数量不下于神机营。

守城将士见机不妙,不再与未进包围圈的叛军纠缠,赶紧又将城门合上。

为李由检端水的小太监被火炮声吓得一跳,一盆水全倒在了皇帝脚上,被李由检一脚踹得仰倒在地。皇帝踩着湿淋淋的鞋子,跑出阁楼一看,城门内一片狼藉,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武器和断树,城门已破损,露出门外的火,那点火光随着一声一声嘿哟嘿呦的撞门声在逐渐扩大。

李由检还在发愣,突然从旁边窜出来一个黑影,将他扑倒在他,他身后的亲卫被流矢击中,仰面倒地。

李由检摔懵了,脑子嗡嗡响了好一会儿,等他清醒过来,就发现有人拽着他的脚脖子,往一座石台后拖,拖到石台后,他才看清这人是吴恪。

吴恪抱了抱拳算是行礼,说:“陛下,您没事吧?”

李由检望了眼城门方向,问:“外面的军队呢?怎听不见交火的声音?”

吴恪并不知道门外的具体情况,但根据眼前的情形推测,外面的军队八成已被赵王叛军扫清了。

李由检刚要说话,只觉得耳边被巨大的声浪震得发蒙,扭头一看,是厚重的西华门城门轰然倒地。

“冲啊!”门洞中传来叛军的嘶吼声。

吴恪顾不得回答李由检的话,转头大声下令:“放箭!”

几只火箭应声冒出来,可箭头都没瞄准,全落在城门前那堆乱七八糟的临时栅栏上。

李由检刚要发怒,只见火箭落地的地方猛然窜起大火----原来地上已提前泼了油。

大火瞬间烧起来,彻底封住了门,冲得快的叛军来不及刹住脚,就被后面蜂拥的同伴推入火海。

隔着火焰,李由检望见那边骑在马上的,似乎是李由桢,他从地上爬起来,错眼瞧见吴恪腰间带了一把小火-枪,他夺过那把火_枪,瞄准李由桢,放了一枪。在弹药发射的瞬间,他看见李由桢的金环白羽箭穿火射来,火_枪发射时强大的后坐力救了他,他微微往后一仰,羽箭从他肋下飞过去,射中了旁边的石墩。

吴恪一把抱住李由检,以身为盾,把人拖出战局。

那边也是一阵喧哗惊呼。

兄弟二人都在想着,不知射死他了吗?

城门边的两棵大槐树,被炮火牵连,一棵被轰断了,茂盛的枝丫被火引燃,整棵大树迅猛地燃烧起来,火势顺着上去,点燃了城楼,整个西华门成了一片火海。

城外叛军看火势一时难以熄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