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2 章(1 / 3)

加入书签

送走平阳郡主后,太后没了好兴致,突然恢复了老人的状态,似乎更老,两膝隐隐发痛,她心中升起暮年的悲伤和无奈之情,回想起年轻时色彩斑斓的岁月,徒留伤感。

她想自己站起来,可有点儿难,只得让宫女扶着,去靠窗的卧榻上晒晒太阳,像一只老龟暮暮地趴着。

其实张家的荣辱与她还能有几年的干系呢?黄土埋了半截腰的人,张家就是再出几个皇后,她也看不到了,这辈子她的荣宠已经够了,到时候两腿一蹬,管他张家是做皇帝还是成乞丐,都影响不到她了。

可她还是决定暂时不把张云楚的消息送去西苑,不想让自己的儿媳妇----皇后娘娘早一刻高兴,她那外甥女儿实在难看得很,还缩手缩脚的,怎比得上她张家的女儿?

只是张家的男孩子不大成器,好不容易才出了个张玉,可就是这位平南王,做事做人在太后看来也不大如人意,被推到异姓王如此高位,她心里头总有些不安,等她一走,张玉身后无袭爵的男丁,左右无可帮衬的兄弟,恐怕难得善终。

太后想着想着竟睡着了,等到天色将暗时,才幽幽转醒。

宫人捧着洗漱之物鱼贯而入,屋内屋外二三十人往来穿梭,却只听见衣衫微微摩挲的声音,不闻一声人语。

太后微眯着眼看着眼前的人和物,傍晚的光线柔和又暧昧,仿佛给这座宫殿蒙上一层金色的薄纱,这令人迷醉的金色呀!这泼天的富贵荣华啊!

到头来终归舍不下。

太后等众人散去,问心腹:“鄂州的信到了吗?我记着老宅那边仿佛有个跟云楚年岁相仿的女孩儿。”

心腹答道:“去的人已经回来了,宅子已被烧了,人都没逃出来。”

“一个都没逃出来?”太后问。

心腹说:“楚军进城前就摸了底,进城后直奔张府和贺家老宅,贺家因住得远,有人跑脱了。可张府就在南城,破城太快,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乱军围住了,里头的人都没跑出来,连七个月大的小少爷也没留住,您说的那位云秋小姐得知贼人来,抢先投了井。”

太后闻言默然良久,叹道:“怎就这般了呢?”

张家赫赫扬扬的百年大族,不知不觉竟独剩了张玉这一房。一个家族将亡的时候,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后继无人,可以是纨绔尽出,也可以是最直白的字面意思。

心腹有心宽慰太后,等了一会儿,温言转开话题,道:“其实郡主虽嫁不成东宫,但还是能有好姻缘的,平南王只她一个女儿,怎会不上心,定是另有安排。”

太后冷笑道:“你用得着替他圆?不就是我那好侄儿眼见东宫式微,转头看人怀王将有灭国之功,把宝压到怀王身上去了呗!只是做得忒急、忒难看了!现成的太子妃不当,非要走旁路投机,就怕他偷鸡不成蚀把米!”

心腹不好评价。

此时,正好传晚膳进来,主仆二人这才没再纠缠这个话题。

太后食欲不大好,吃了几筷子就不愿意再动,扶着太阳穴,说:“今儿这眼皮子跳个不停,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心腹一边笑道:“自然是好事。”一边把刑部大牢着火的消息按下了。她心中却想,又是断指、又是着火,太后这眼皮子跳得忒准。

好不容易安顿太后睡下,心腹才松了口气:这乱糟糟的一日终于要过完了。

不承想,入夜后,城外西苑方向竟也燃起火来。

太后梦中惊醒,人却清醒得很,略略思量后便从容安排,一面让派出人去西苑打探消息,一面让人传出太后懿旨,关闭城门和宫门,全城戒严。

难怪沈云娘能逃出来,将要变天的时候谁还会盯着这只小虾米呢?

紧赶慢赶的铁铮眼睁睁看着城门在自己眼前合上了,只得在城外露宿。

天将明时,有大量军队护送帝后车马回城,太子车驾紧跟其后。

宿在城外的人被惊醒,都起来看稀奇,天子、皇后和太子这天下最尊贵的一家子即便出行都要黄布遮路、提前清场,哪里能随随便便看到他们的车驾随从?

铁铮挤在众多流民中,翘首看着,心中猛然冒出一个念头:“若是此时动手,能不能成?”

他握紧手中的长刀,目光在队伍中搜寻,却发现队伍中十驾马车,五驾皇帝的、三驾皇后的,还有两驾太子的车马,想行刺要么十个人同时动手,要么能确定哪一驾马车里坐着真皇帝。

铁铮的手已经满是汗,见状只得微微一哂,笑自己想得太简单,行刺皇帝哪有那么简单,于是松开手,专心去看热闹,渐渐觉得有些不同寻常,这帝后去西苑小住十分平常,连夜赶回,行动仓促,实在有些古怪。

可等太阳一出来,时辰一到,城门与往常一样开了。

这一日与从前无数个日子一样,京城里没什么变化,人人都在埋头重复昨天的生活。

铁铮随便找了个清洁的小店,吃了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