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7章 吃饭自由(2 / 3)

加入书签

了方才所述的那李显与韦后两人微服出宫以赏玩上元。

故而此刻她看李世民的眼光也难免带了一丝幽怨之色。

不过李世民此刻在意的是另一件事:

“那炀帝焚沉香以夸富,与此景相比不过萤火比皓月之辉也。”

至于什么七层灯塔百五十尺灯楼什么的,李世民已经完全看开了。

上元节而已,再奢华能比得过那武则天二建明堂?能比得过那百亿钱的天枢铜柱?

甚至与杨广这个败家子相比都差远了好不好?那他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心里微微摇头,此刻李世民甚至有点脸红。

毕竟无论如何算,这炀帝都乃是前隋末代君王,也是与他紧邻的帝王,初登基时难免处处以其自比以规范行事,但现在看来这炀帝也确实没啥好比的。

而一直看到此刻,杜如晦也咂摸出来味道了:

“我唐与这宋之差距,恐怕仅在民之贫富也。”

房玄龄略略点头,补充道:

“还有文治之差,这宋纸价应当极贱。”

相较来说他们皆不通工造之作,故而此前也多有疏漏,但宋代唐以及差别说了也不止一次,因而如今对这文治差别看的也更明显。

竹纸价低贱,天子推科举,尚学风气蔚然而成,开民智而究工造加官府不禁徙,遂有宋之富。

元正之后房玄龄也去找了阎立德,请其令将作监寻竹纸之法。

只是如今看来,唯一的疑惑便是这宋打仗为何能如此艰难…

因此如今贞观宰辅仿宋法时皆小心翼翼,对宋弱之因更是月月皆有激烈争论。

“不过这法定节假日的说法…”

杜如晦转眼就琢磨出来了再明白不过的意思,不过旋即便也有惊叹:

“非休沐时还能有如此盛景…”

阎立德则是目光微动:

“电灯,电…”

赵匡目光微动,略微有些气闷。

无论是除夕欢庆,还是这上元节之赏灯,后世皆明明白白说了宋更胜唐。

本以为该让唐太宗看看宋之长处,结果最终呈上来的皆是后世之景,并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说此乃“冠绝五千年”之类,让赵宋官家一时失语。

但看着那些做工精美栩栩如生还会动的彩灯,他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比不过。

不过眼看着那唐毫无顾忌的庆祝,再想想汉武帝一边北望匈奴一边求“文化一统”,再思后世之盛更不必多言。

反观自己缔造的北宋…啊不大宋,败辽败夏灭于金手。

宗室南逃划江而治苟延残喘,一时间他都有些脸红了。

于是心中也自然而然生出一個期冀来:

朕于只需有生之年能仿汉高祖与唐太宗,定天下之一统,那后来的南北之祸即便不能解,也该能缓和许多了吧?

赵匡心中装着繁杂诸事,一边考虑着种种规划,一边跟着光幕欣赏后世那些美轮美奂的彩灯。

不过电灯是什么东西?赵匡心中琢磨了一个呼吸便扔到一边:

管他什么东西,必然是此世难以企及之物,思之无用也。

赵普与赵光义则都是早早就开始纯粹赏灯,不时惊叹振翅的彩灯凤凰,吞云吐雾的彩灯神龙,以及种种会动之景。

赵光义更是寻思,今岁是不是要多召一些工匠,试试仿后世之灯,造的更漂亮一些?

各怀心思的时间转瞬即过,光幕上彩灯的景色也很快淡去,那个后辈的声音也重新响起。

就像咱们前面所说的,过年期间即便是古人也免不了应酬祭祀等等事,相当累人。

结果就是上元节反倒是成了过年假期当中最能放松的节日。

上元节时,年前的准备早已经结束,过年时的祭祀应酬也已经完结,正月十五便正好一家人坐在一起不用担心任何事务吃一顿真正意义上的团圆饭。

至于咱们现在都熟悉的元宵也是宋代才出现,最早根据其煮熟飘起的样子,名浮圆子,后来商人为求吉利,遂名其元宝、元宵。

因为它是以糯米面包甜馅的食物相当甜美,故而宋也称糖元,后来演变成了如今汤圆这个名字。

虽然后来南北方有“包元宵”和“滚元宵”不同的做法,但总之这东西都是吃来祈福用的,另外从宋起也有了团圆的含义。

一家人经历了过年前后的祭祀应酬之后,正月十五一起坐下来吃一顿元宵,然后一起出去赏灯祈求来年也能一家团圆,便是这种食物赋予古人的意义。

另外,宋代最初的汤圆还相当贵,在宋词当中被称为“市中珍品”,普通百姓消费起来可能还是有点困难。

从这点上也能延伸谈一下,宋代考上科举,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放大假。

而咱们如今,元宵节已不再是法定节假日,如果轮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