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皇后该遭天谴(1 / 2)

加入书签

刘内侍在宫中呆了这么多年,自然看得出来,羡瑢那句话,才分明是一手打草惊蛇的虚招

皇后应该已经看穿了谢淑妃的计划,但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佐证。

因此,她必须从对方嘴里套出更多的话来。

方才她问“谢淑妃的丫鬟在发簪出事之前,有没有来看过你”,其实就是一个很能诱惑对方的引导话术。

如果李才人、王美人真的顺着这句话说出来更多,那就进一步坐实了谢淑妃的罪行;如果没有,那就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进可攻,退可守,真真一计绝招。

羡瑢没有注意到刘内侍心中的震撼。

就算发现了,她也不在乎。

她的视线还停留在李才人与王美人身上,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顺水推舟的道,“你们刚刚收到御赐首饰,谢淑妃就十分凑巧的送来香料。

又赶巧,谢淑妃的侍女都进去了你们摆放御赐首饰的寝房。

当你们各自找过谢淑妃后,太极殿立马就知道了,并专门派人来问询记录。

最后,谢淑妃随行伴驾上了龙舟,随同皇上与本宫一起出游。别处宫女都没出事,就只有谢淑妃宫里的两名宫女意外溺水。

偏巧就是去过你们寝殿的那两名。这一桩桩,一件件,你们不觉得巧合太多了吗?”

李才人和王美人都是面无血色,已经意识到谢淑妃这是必然犯了天大的事。

万万想不到,平素与她们最是姐妹情深的谢淑妃,竟然要这般陷害她们。

一时间想要为自己辩解,却不知该如何开口。生怕说多错多,平白把自己搭了进去。

如今的后宫虽然没有了妖后贾氏作威作福,却迎来了手段更加阴狠的赵王势力,一个不慎,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听到这里的谢淑妃猛地抬起头,望向羡瑢的目光忽然凶戾起来,“皇后娘娘,臣妾为何要做这么多费力不讨好的事?李才人她们的簪子变化不变化的,于臣妾又有什么好处?您这些话,臣妾怎么越来越听不懂了?”

羡瑢冷笑一声,“替换李才人、王梅人御赐首饰的行为,只是你藏木于林的一种手段罢了。

你真正要替换的,是本宫的御赐凤簪。不仅将其换成了废后贾氏的旧凤簪,更在其中机关加满了足以将皇帝刺激到发病程度的香料。

你知道,登船后帝后携手船头游览时,本宫必然会换上御赐新凤簪。届时坐在皇上近前,便会重重的刺激到皇上。

皇上头痛病发作时,便会将本宫当成废后贾氏,恨不能杀之而后快。

即便本宫落水后侥幸不死,你身边打着救驾旗号最先跳水营救的两个宫女,也会在水下对本宫补上几刀。”

她的话音落下,整个大殿都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如此恶毒的手段,如此缜密的算计,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谢淑妃先是一愣,似乎没料到事情会以这种方式被揭穿,她紧咬着下唇,不甘的盯着羡瑢,咬牙切齿的说道“娘娘,虽然您贵为皇后,却也不能平白冤枉臣妾!

即便臣妾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李才人她们的首饰,可也绝对进不去您的昭阳殿。

谁不知道,您的昭阳殿铁桶一般,全是别人的眼线,莫说是后宫其他妃嫔,就是皇上的人,都针插不进,水泼不入!”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谢淑妃这话显然是在暗指皇后与皇上不是一条心,她不过是赵王这个狼子野心的人用来掌控宫中的一枚小卒罢了。

李才人王美人已经被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两只手死死的抓着自己的衣服,不停的发抖。

那个姓谢的,简直就是个疯子!

别说是宫中,就是重黎国内,谁人不知,宁惹天子,莫惹赵王。不要说这种明目张胆的指责,就算是暗讽,也会被赵王的人毫不留情地抹杀。

羡瑢眉梢微动。

谢淑妃这般以卵击石的疯狂样子,无异于在加速她死亡的进程。这样莽撞沉不住气,根本不像是能谋划出如此严密的杀人计划的人。

这场戏真是远比她想象的还要精彩些。

羡瑢冷冷一笑,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先一步步拆穿她所有的诡计再说,“你的人想要偷换本宫的凤簪,并不用进昭阳殿,在内库时就已经动了手。”

谢淑妃仿佛听到了一个极为荒谬的笑话,她看着四周,眼中神色越发的癫狂“我的宫女连皇后的昭阳宫都进不去,又怎么可能进得去管制更加严格的内库?”

刘内侍对此也很是疑惑,转望向羡瑢忍不住的问道:“娘娘,谢淑妃虽疯了,这话却是不假,当日看守内库的人可以作证,在您昭阳殿的绿欢进库取凤钗时,樊华一直都站在库外,没有离开过半步。”

听到刘内侍的话,谢淑妃掩唇大笑,“就是这个话,我谢诗意从没有调换过任何人的首饰,不论是皇后您,还是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