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同类间的感知?(1 / 3)

加入书签

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水丘慈的脑海里不时浮现租车行老板的话语。

“你准备自己一个人开去D市?”他啧啧嘴,“咱们这些人要做生意,没办法、走不掉,不然肯定往北边搬了,现在南方城市没几个还安全……可你一个大学生,是吧?看样子还是学生,哪怕是暑假也得小心为上啊,其他事情再紧急都算不得什么事。”

“为什么这么说?”水丘慈问,“虽然D市之前地震了,救援队不是赶去了吗?避难所也接纳了许多民众。”

“说实话,我就是D市人,来C市这负责分行,”老板面露难色,“早先D市支援C市,派来了好几支队伍,结果现在到了D市的时候就……你懂吧?”

“我明白。”

或许是为了整体发展计划的调配,D市即使是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也保持向C市输送资源的事已经发生过很多次,而且这种帮助在很多时候都是单向的。

身为C市人,她对此一直心怀愧意。

“避难所也就那样吧。”老板摇摇头,“我有好几个朋友、亲戚都在那,D市不像C市有多个避难所,还能分流,那边是所有人挤在一个小地方,那条件,真是没得说了。”

他说得没错,北边比南边发生的灾难少得多,这里面会不会存在着什么规律?

可惜她当年没有正式学习过地理,现在除了漫无边际地查找资料,一点思路也没有。

“前方50米后……”

听到导航提示,水丘慈往手机上瞥了一眼。

如果从这个路口下高速走普通公路,差不多要晚到两个小时,但若有什么变故出现,机动性会高出不少。

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时候,是不是求稳比较好呢?

还没等她做出决定,前方的车辆突然打出双闪,水丘慈不明所以,也打开双闪灯并减速。

她习惯保留较大的车距,足以安全停下,但没被后车追尾也实属幸运——

她很快发现这与幸运毫无关系。

“是怎么了?怎么全都停了?”旁边车道上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士摇下车窗,提着嗓子说道,“这可是高速!”

坐在副驾的女士似乎正在阅读新闻:“哎你别着急嚷嚷,先来看看这个,半个小时前的警示,前面路段有山体滑坡迹象……”

“那怎么不早说?”他的语气透露出烦躁,“难怪这高速上看着没多少车。”

“每天多少条警示,哪还看得过来。”女士连连叹气,“至少没遇上连环车祸,还算好的,知足吧。”

前后车辆里都有人开口加入了这个话题,还有一些人下车后在路上走动。

水丘慈默默听了会儿,结合手机上的推送也明白了大概。

甘棠在一个小时前就给她发来了报平安的信息。

“顺利到家了,准备和我妈一起去医院看望我爸。我还不敢跟她直接说螃蟹的事,她这段时间总是睡不着觉。”

“我妈还问我怎么突然买黑衣服了,我平时都是穿红色黄色那些嘛。我说是朋友借我的,她说‘你朋友挺有眼光’,哈哈。”

在与甘棠告别之际对方本想把风衣还给她,她心念一动,回答了“等我们回到小区的时候再还我也不迟”。

甘棠对此十分感慨,欣然表达了赞同。

“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沈希羽与陈寰清则一直没有回复。

想来那个有些权威性的官方新闻报道出“不明物种袭击”的消息时,不大可能是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

配图里覆盖着大片马赛克,堪堪盖住底下鲜红的色彩。

文字部分写得一团乱麻,洋洋洒洒七八百字,看似说了很多,实际上对于不明物种可能是什么的线索、伤亡情况、救援情况如何这些关键问题没有任何明确的解答,就算把中间的长篇大论删掉,只保留头尾的一百字,都不会遗漏任何重点。

而且评论区开启了精选。

好吧。

水丘慈又在其他社交软件上将定位切换到D市,查看同城的人发表的内容。不过马不停蹄地翻找了快二十分钟,还是没有找到可靠一些的消息。

难道他们那一片都断网了吗?但是怎么可能断网这么久呢?

她放下手机,抬头望向前方。

在约有二三十米远的地方聚集了好几十个人,有的神色激动不停地说着什么,有的伸着脖子张望,还有的端着手机拍摄。

她本是没有什么好奇心的,但现在信息匮乏,能多知道一件事就尽量多知道一件事吧。

“我说,你撞了车就该赔钱不是吗?这天经地义啊!”

“等交警来处理不可以吗?你一定要我私下赔给你,谁知道你是不是乱敲竹杠。”年轻男子面色不虞,“我看你的车没那么贵。”

正和他吵架的是一位满脸横肉、身形魁梧的中年男子:“嘿我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