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深究(2 / 2)

加入书签

,圣上听了,也是会护上一二的。

命人去建章宫的去建章宫,去熙和宫的去熙和宫,又命接霍归意进寿安宫的那个春末姑姑,亲自带了一队宫女太监,去涟漪宫给霍归意收拾东西。

“今日只收拾几样日常用的东西,公主寝殿只你进去便是,库房你去看看,若是开了锁,你便给另锁上,若有账本,一并取回来。”

春末应了:“嬷嬷不必忧心,往日里送给公主的东西都是内务府里头一等的东西,样样件件都是有数的。即便公主那里的账本出了差错,内务府也不敢的。”

“嗯。你且去看看罢,若里头有人,不必理会。”

“是。嬷嬷放心。”春末屈膝便去了。

嬷嬷又亲自取了一壶新茶,才回去伺候太后。

一进门却见太后脸色极差,她赶紧上前,“太后,可是身子不适?”

太后定定的看向手中的佛珠,声音是许久没有的严肃:“陶云,你方才说,涟漪宫的事,内务府的人已经调查清楚了?”

陶云是嬷嬷的名字,太后平日里总爱叫她阿云。

陶嬷嬷不明所以,内务府是在公主醒来时派人来禀告的,她当时就同太后说了,太后那会儿担心公主,所以并不上心。

这会儿是觉得有什么不对?

于是赶紧郑重的道:“回太后,内务府的人在贴身伺候公主的那个方午手腕上发现了一点药粉残留,太医也诊过了,她中毒应该比旁人早一点。”

“至于那药粉,是断虫粉。今日端阳,各宫都埋了断虫粉,涟漪宫靠近御花园,断虫粉药效就猛烈了些,旁的宫里是没有这么强的药效的。”

“理由呢?内宫皇庭,这样下毒,是要诛九族的。”太后缓缓道。

陶嬷嬷眉心一皱:“那方午,她虽然不嫁人了,自梳做了姑姑,可她是有两个兄弟的,就在济州府。”

“不止她,涟漪宫所有人都是有至亲亲眷的,我当初偷偷找人调查过,没有亲眷的,后来都想法子调了出去。”

“如今内务府的说辞是,据那批刚刚裁撤出宫的宫女们招认,她们宫女同太监们向来不和,积怨已久。这次宫女们被裁撤的太干净,太监们定然不服方姑姑管教,又欺负公主年幼,兴许是方姑姑为护主子,冲动之下,毒杀了他们。”

“护主?”太后冷哼。

“能把人教成那个样子,她怎么可能护主?!”

陶嬷嬷也生了疑心,她迟疑道:“太后怀疑有人嫁祸?内务府已经把御膳房到沿路碰见过那桶汤的人都拘起来了。若有什么旁的隐情,必然能审问出点东西。”

“哎,那药粉本不该致命,拖的太久没人发现,不然但凡留下一两个活口,总能问出东西来。”陶嬷嬷又补了一句。

“谁说没有活口。”太后脸色更差了。

陶嬷嬷微愣。

活口?!

她狠狠喘了口气。

“太后…”

“公主,她还是个孩子!”

怎么可能呢!她哪里来的法子?!

太后看了她一眼,陶嬷嬷就心虚了。

霍归意的一言一行,根本不像个正常孩子,皇家的孩子都不像孩子,可就是圣上,这样一心雄图大业的人,十岁时,也只是写一手好文章,得先帝几句夸赞而已。

“哀家从来不管后宫事,内务府却早早就过来禀告,是为何?涟漪宫出事,他们偏偏配了公主规制里的几十个宫人去候着,是他们不知道要做法事么?”太后面色差到了极点。

陶嬷嬷到底沉浸后宫多年,很快冷静了下来,声音放低:“他们是想,看看太后能否交出公主…”

“但凡哀家不是太后,他们恐怕就敢硬抢了。”

“太后不必动怒,内务府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不然怎么连句询问公主一二,这样的话都不敢来提。我觉得,内务府既然出了这样的说辞,必然整个涟漪宫都没有搜出什么,更有可能的是,他们根本只是想问一问公主,可否目睹什么?”

不然以内务府传统的缺德劲儿,没有证据,也能给弄出个铁证如山。

“自然,也可能是因太后您,内务府不敢造次,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

“如今,最重要的是,圣上的意思。”

后宫出了几十条人命,除了有一年冷宫鼠疫,再没有一下这么多人命了,且还是因为下毒这样看不到摸不着的事,圣上如何不介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