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49 章(2 / 3)

加入书签

帝为什么费心费力的还立一个太子出来呢?还是个假太子。

是嫌自己日子太好过,给自己上点难度,还是觉得自己以后生不出孩子,让一个外面来的假孩子鸠占鹊巢?没理由的。

所以皇子定然是真的,当初婧修仪生的是一对龙凤胎,或者干脆就是两个皇子。

可想到婧修仪生的是龙凤胎,或者双胞胎皇子,就更加忍不住深想了,孩子出生这都快一年了,再加上婧修仪怀孕时候闹的那些事,还有那些禁卫......那么皇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布局的?

越想越是胆寒害怕。

不少知道自己不太干净,或者和越凌峰走的太近的,不等皇帝自己查,见这情况也不挣扎,便主动告老还乡了。

他们自认为自己参合的不深,虽然偶尔和越凌峰走的近,但看在他们迷途知返、也没让皇帝太费心费力的份上,皇帝也不至于让他们晚节不保,或者一大家子都获罪入狱。

他们想的倒也没错,皇帝没料到这些人这般识趣,可看在的确为他省了不少事的份上,便点头答应

了。

也不是他心慈手软,实在是......杀的人有点多。

去年秋猎的时候还是个开场,公主满月宴上又收拾了几个,而这次就更好了,储君之争,基本上十分之九的大臣都参合了进去,或主动或被动的,他也不可能全部处理了,那还有什么人给他干活呢?

即便他比较留手,这朝堂上也是大换血,三分之一的大臣屁股底下的位置都动了又动,甚至有人干脆就没位置坐了,这还是好的,至少不是坐不了了。

朝堂上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皇帝自然脱不开身。

不单单是越凌峰造反的事,还有越凌峰通敌卖国,江东官家粮仓的存粮的确被卖到了北狄人的手中,这种行为便是通敌卖国。

从江东到西北整个上路都要查,不单单是查,查出来还要重罚。

这么长一条路,路上牵扯这么多官员.......因此凤川到现在也没回来,估计没个两三年也很难回来了,不过他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且不说如今陛下掌权,定然亏待不了跟着他做事的人,就是现在,查处这些国家蛀虫,这些贪官污吏,比在皇宫当个清贵的禁卫有意思的多,凤川自发便有骨子干劲儿。

前朝是风起云涌,惊心动魄,后宫依旧是平静的。

那日冒险去贵妃宫中,将廉郡王世子,应该说是前廉郡王世子一家抓捕后,陆云缨便没有关注更多事了,老老实实回了甘泉宫。

中间明枝过来了一趟,将二公主,不,是大皇子抱走了。

陆云缨还有些不愿,可听到明枝的话语后,咬咬牙,还是让她把孩子带走了。

说来这孩子也是倒霉,生下来就这般不安稳,不说皇子伪装公主,就是这宫里宫外来回躲,被人抱来抱去的,谁家孩子有这待遇?幸亏身体还不错,这么折腾都没出事。

也正因为如此,陆云缨之前连恢复什么皇子身份都不敢想了,真心只求两个孩子能活下来,进而平平安安的长大。

陆云缨在心中祷告,却怎么也安不下心来,唯独抱着大女儿汤圆的时候,心中面前能安定些许。

终于,不知道在内殿转悠了多少圈,连午膳都用不下去,直到太阳西斜,陆云缨总算等回了自己的孩子。

和往常不同,陆云缨出去请安别说大张旗鼓了,只维持个基本的主位娘娘派头,孩子很少带出去不说,还尽可能围的严实,说是怕吹到风,让他们生病了。

不少妃嫔都暗中笑话陆云缨矫情,对着两个公主稀罕的不行,照顾的也精细的不行,甚至为了不吹风,也怕孩子生病,连孩子都很少带出去,生怕什么人害了孩子一样,看着就让人不舒服,也难怪是小门小户出来的,小心思就是多。

那些风言风语陆云缨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在乎,也懒得去追究。

在所有人都无所出的时候,即便生的是公主,也足够让人眼红。

好在她早早在皇后和太后打好关系,两个小的即便请安少也让人无话可说,不然那些

话可能就更难听了。

可现在这排场,别说和陆云缨比了,和皇后比起来那也是不差的。

“恭喜婧修仪娘娘,也恭喜.....太子殿下。”

明枝办事妥帖,何尝不知道这般大的排场,在后宫中很容易让人恨上婧修仪。

但事到如今,不说陛下膝下唯一的皇子在婧修仪这边,如今这孩子已经是太子,也是大临储君,低调是绝无可能低调,所以陛下说的也不无道理。

既然避不过去,未来也定然会惹人眼红,会成为人家的眼中钉肉中刺,那么这些排场就不是排场了,而是一种武器和盔甲。

因为太过震惊,陆云缨没有注意到明枝眼中一闪而过的复杂神情,她只听到了四个字——太子殿下。

怎么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