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6 章(1 / 2)

加入书签

刘大山被她一句话气得七窍生烟,她一个看起来软弱老实的小姑娘,怎么一张嘴就和打气筒似的,噌噌的让人来气!

他恼到极致,彻底翻了脸;“关你丫屁事儿!晦气东西给我滚开,别挡了你爷爷的财路!”

“四毛五一个饼,一早上赚了有十块钱吗?比我差远了啊。”江夏花比了个数:“我一早上,一个半小时,能赚三十。”

做生意赚钱并不稳定,江夏花也只有两天赚到了三十之多,但哄刘大山嘛,当然是往高了说。

“你什么意思啊你?找抽呢是吧?”刘大山挽起了袖子,面露凶相。

江夏花掏出一块钱,笑眯眯地拍到刘大山眼前:“怎么会呢?我来照顾你生意。我买个饼,要夹卤煮的。”

刘大山又惊又疑,以为江夏花憋着坏招对付自己。

不过她一个小丫头片子敢来买他的饼,他一个大男人难道还不敢卖?

刘大山冷笑着抽走一块钱,把她当寻常客人招待。

江夏花拿到卷饼,一尝,心里生出一点诧异。

她以为刘大山耍奸搞事,是因为手上没有真本事,没想到他的厨艺竟然还算得上不错。

刘大山是地道首都人,江夏花做把子肉,他就将把子肉换成了卤煮。

首都人都爱吃卤煮,大肠头肥美软烂,小肠头爽脆鲜嫩,肺尖儿柔软细腻,再配上蒜汁儿香菜火烧,爱吃这口的人每天来一碗都不嫌够。

最重要的是卤煮成本低!

一副大肠加小肠,再来套猪肺,几斤下来都花不了一块钱。假如江夏花的利润有五成,那他的利润就有七成,不能不说刘大山是有几分商业头脑的,在成本控制方面,他比江夏花做得更极致。

但问题是,老首都人吃得惯卤煮,把卤煮当成无上的美味,外地人不一定受得了这个味。

卤煮是内脏,内脏首先就味儿大。为了遮掩内脏的味道,做卤煮时会加许多盐和大料,吃起来还会有一股子浓浓的大料味,也可以说是中药味儿。

许多头回吃卤煮的人接受不了味道,包括江夏花,也是适应了好几次,才能吃出卤煮的美味。

理工大是国内重点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像周以宁,一个口味清淡的羊城人,就算把卤煮卷饼放他鼻子底下,他也坚决不会尝一口。

只凭卤煮卷饼,他的确拿不出多少底气跟她竞争。

江夏花吃完卷饼,掏出手绢擦了擦手指,继续去其他卖饼的那里围观。

就这么观察了几天,竞争者的情况就全部摸清楚了。

整个理工大现在一共有四个卖饼的——理工大校园不大,有四个卖饼的已然算是竞争激烈了!

手艺最好的还得数刘大山,江夏花猜他家以前估计就是卖卤煮的,有自家代代相传的卤煮方子。他个买卤煮的要跟她抢卖饼生意,江夏花光想想都满肚子郁闷。

其他三位的手艺算不上差,却也算不上好,顶多算是集体大锅饭的水平。非要江夏花评价一下的话,只能说可以跟食堂大厨打个擂台。真要有人买,那也是奔着卷饼便宜方便管饱,而不是图它好吃。

而这四位的跟脚儿,就比他们的饼复杂多了。

据说刘大山是后勤基建处的哪位科长的小舅子,而做饼最难吃的那个,则跟总部长沾着一点儿边。

这让江夏花不由得怀疑,不就卖个饼,里头真有那么多利润?怎么大领导们纷纷往里掺和一脚。

她想不明白,但隐隐有一种直觉,学校这汪蕴含着无限商机的大湖,表面看上去水清无鱼,水下却是一条凶险复杂的浊流。

她是个光脚的,不适合跟那些人竞争。

江夏花决定放弃在大学里头卖饼。

下定主意后,江夏花骑着车,又特地去找了刘大山一趟。

“刘大哥,生意不好做吧?”江夏花腼腆微笑,秀秀气气地跟刘大山搭话。

刘大山已经习惯她站旁边儿,什么都不干,光在那看了。他彻底搞不懂江夏花到底想干啥。

说她居心不良,憋坏招对付他,可她自始至终都光用眼看,都没怎么靠近过。说她没有歹意,单纯观摩他怎么做生意——

刘大山又不是傻子!

他警惕地瞪着江夏花,从鼻腔里嗯了一声。

态度挺不礼貌的,不过江夏花不在意,依旧笑眯眯的又软又甜,除了看上去跟狐狸精似的,整个人气质人畜无害。

“刘大哥,我有法子让你的生意能跟我一样好,你愿不愿意跟我聊聊?”

刘大山愣住,紧接着一哂:“我说你怎么天天来我这呢,在这等着我呢。”

“刘大哥到底想不想听?”她眯起眼,这下连气质也有点儿像狐狸精了。

“你愿意白告诉我?”

江夏花伸出两根手指,“当然你得掏钱买,我说的法子,和你的卤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