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鸡蛋羹(1 / 3)

加入书签

“我相信你。”姜茹急切切地说道,读书人一般都会两笔丹青,听说杨知柏不只是书读得好,丹青也极佳。

万一他将来高中了,自己是不是还可以趁机打个广告?姜茹心里的小算盘霹雳吧啦作响。

杨知柏可不知有些人已经将主意打到自己参加科举之后,只是觉得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也不好再推辞,便应下了。

买完麻绳之后,杨知柏将自己抄的书从到书斋领取银钱,照惯例去买糕点。

姜茹跟在他的身后,好奇地四处打量,点心铺子中各种甜蜜的味道交织,呼吸之间夹杂着甜腻。

铺子分里外两处,里面买的果脯干货之类保存时间长的,用小簸箕装好,整整齐齐地摆在货架上,外面则是摆着新鲜出炉的糕点。

姜茹对于糕点的兴趣不大,反倒是挑选了一些果脯,主要是想研究一些市场情况,看看大家的口味。

杨知柏见她“大手笔”的模样,暗中思量:这是发财了???

买完糕点后,两人直接去了城门口,里正和王友良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杨家小子也回去?”里正叭嗒叭嗒抽着烟。

杨知柏道:“今天学院放假,便回家一趟。”

里正点点头,两人上了牛车直接回了五塘村,姜茹掏出钥匙,刚抬起锁头,便看到锁孔一道道新鲜的划痕,“杨大哥。”

杨知柏已经走出一段距离,听到姜茹的声音,回过头,“怎么了?”

“之前不是说要帮忙画个图样,就不如就现在吧。”姜茹神色平静地说道。

杨知柏心中疑惑,这事也不至于如此急嘛,但看姜茹执着的样子,似乎是别有隐情,走过去便看到锁上的痕迹,不由地面色一沉。

两人对视,姜茹点点头,开了锁,杨知柏顺手摸了一根棍子握在手里进了屋。

屋中还是离开时的模样,姜茹检查过每一间屋子,确定没有他人来过的痕迹,这才松了口气,钱财惹人眼啊,“还是要养条狗才好。”

杨知柏把棍子收好,闻言,挑挑眉,“你这个院子能养狗?”

姜茹望了望满院子晒的东西,无语了半晌,干笑道:“也是哈。”

不止如此,她之前说是要养鸡的,这鸡也没有

“要不你再另起一个院子吧。”杨知柏说道,这房子的另一边还有一片空地,原来就听姜叔说要攒点钱把院子给建起来,只可惜还没有办好,人就去了。

姜茹一想,倒也是如此,她晾晒的这些东西肯定是要避开动物的糟蹋的,猫猫狗狗鸡鸡鸭鸭,都不能沾染上。

最好的办法还是另建一处院子,而且,要是可以的话,她其实想专门弄个工坊。

这一想又是扯远了,她没得钱。

确定家里没丢东西后,杨知柏告诉姜茹要是害怕今晚就去他家住一晚。

姜茹应下,等到杨知柏走后,她开始构思扩建的事情。

猫狗鸡是一定要养的,那就要考虑是把养的动物单独建一个院子,还是说建一个工坊?

这个事情还要结合她家的地契,她去主卧,也就是姜父姜母的房间,翻到了几张发黄的地契,里面规定了她家的宅基地面积。

她拿着这个东西出了屋子,参照实地确定了一下,右侧往外延六米,到竹林边缘,纵深二十米,至后面田埂,这将近120平的地方都是她家的。

姜茹反复想了几次,最后决定建工坊,这么大一块地方,养鸡颇有杀鸡焉用牛刀的感觉。

鸡什么的,到时候就养在别处吧。

确定要扩建,她便去了杨家找杨叔帮忙,根据原身的梦境,杨叔是个泥瓦匠,也类似于现代搞建筑的包工头,谁家要是想建房子就来找他,他再去联系别人,组建成工程队来施工。

来到杨家,姜茹扑了个空,杨叔接了活出去了,细问之下才知道,是给王友良家修葺屋子。

他那屋子还是当初他老娘在世的时候卖出去的,如今房子年久失修,别人另起了青砖房,便想将这屋子转手。

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宅基地,买个破屋子还不如自己重新建一栋新房,当初王老娘要卖这屋子都是贱卖才出手的,如今这人想再脱手便有难度。

适逢王友良回了五塘村,打听出这事,便求着里正牵线,花钱买回来了。

但毕竟久不住人,还需要大修一番。

杨婶问她是不是也要修房子,姜茹便将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包括刚刚遭贼的事情。

“这天杀的,连你一个孤女都不放过,还好你没有把钱藏在家里,不然可咋整?要不你今晚就在我家住上一宿?”杨婶担忧地说道。

姜茹摇摇头,“大家都住得近,就算是有贼人也不敢挑着人在家的时候上门。”

还有一点就是,她猜测这贼可能是村里的人,毕竟她卖田也就这两天的事情,若那贼人是外地的,恐怕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