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麻辣鸡丝(1 / 3)

加入书签

姜茹卡着时间,下山就早些,现在还不到去杨家做完饭的时间,夏令时天黑得晚,约摸着 7 点多才会彻底黑了,姜茹先回家,将东西摊开晾好,免得堆在一起沤烂了。

她现在满院子都是这些各种各样的材料,她打算接下来的几天在家把这些材料都进行二次处理。

接下来会有选择的收集原材料,前面是因为缺,所以看啥都是宝贝,现如今,有一定的基础后,便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像现在有啥做啥。

她要做的就是引导客户的需求,客户没有需求,也要让他们创造需求,这是营销的一大套路。

目前她决定的还是果茶和花茶这两个方向,一来是现有茶叶市场已经稳定,不别出心裁很难出众,二来是,她毕竟不通药理,万一哪次配凉茶的时候出了问题怎么办。

姜茹沿着墙边走进厨房,先拿着木桶去村里取水,村里有钱一点的人家都有自己的水井,其他的人都是在村中公用的井中打水。

取水的地方在下坡平缓处,那里搭了个小草棚,棚下是口水井,井口上架着个轱辘,缠绕着一圈圈的麻绳,末梢系着小木桶,每次打水时就将小木桶放下去,水打满之后,再摇动轱辘将水桶拉上来,倒入自己携带的容器之中。

听说这是村里百年前出了个大善人捐钱打的井,他们私下也叫做“王善人井”,大概是因为那个人姓王吧。

姜茹每次想到这里,总心里默念,说王不说吧,尊重你我他。

家里平日的用水都从这里取的,一大缸水差不多要来回四次,最后她还要单独拎一桶作为饮用水。

每次打完水后,姜茹觉得自己的两只手都在抖着,宛如帕金森患者,她自有一套恢复的技法,先使劲甩手臂,接着两手交握抬起,前伸后拉,以肩关节为核心,转动胳膊,做完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她便觉得好多。

天色还早,她捡起竹编小簸箕,在院子里面挑了好几样的的材料,用作煮凉茶用。

材料本身洗过再晒,这次只是稍微冲洗一下,便进锅里,放上水,大火熬煮开后,转成小火。

厨房一旦生火,温度就蹭蹭地上涨,人只要在里面站上一会,汗如水下,姜茹搬了个板凳坐在厨房门口,膝盖上放个小簸箕,簸箕里面是还未取籽的山楂。给山楂取籽用的是一根竹管,管壁削得薄薄的,对着山楂中间一戳一抽,中间的籽便可以全部取出来。

为了削这根管子,姜茹可是废了不少的功夫,如今使用起来很值得的。

姜茹手上飞速地取籽,眼睛时不时看一眼灶膛,免得火熄了,又或者柴火掉出来引起火灾。

她在现代有个朋友,家里建新房之后,有次人不在家,灶膛里面的柴火掉出来了,引燃了柴堆,整个房子烧得一片漆黑,人虽然没事,但是财产全部付之一炬,说来也是让人难过。

大概煮了将近半个时辰,姜茹便不再加火,凉茶放在锅中焖着,有利于析出味道。

处理完山楂,姜茹也歇的差不多了,起身先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感觉骨头一块块伸展开,十分舒服。

舒服了之后呢?继续干活!

看着太阳的余威已经慢慢消失,温度缓缓下降,姜茹拎起把锹在菜地旁的空地上挖了两个坑,把从山上带下来的野蔷薇和金银花种好,预想要是都活下来了,还得搭架子,便在中间空了好一段距离,栽好之后浇上水,也顺手给园子里的野葱野蒜也浇了点。

青菜已经被她吃光了,现在就等着种下一茬,不过她没有种子。

接下来,到了去杨家做饭的时间点,她走到杨家院子外就能闻到阵阵甜香味,春杏下午将粥就给煮上了,还按照她的吩咐在粥上架了个蒸格,蒸上红薯。

“我娘杀了只鸡。”春杏正在院子里剁猪草,听见姜茹的脚步声抬起头。

噢哟,这个是个大手笔了,姜茹想想道:“你去菜地里摘几根黄瓜回来吧。”

“好的嘞。”春杏现在对姜茹的厨艺是无条件相信,连她要做什么菜也不问,直接放下刀出了门拐向菜地。

他们的菜地都在自家屋子旁边,一来是取用方便,二来是防偷,别看只是几把青菜,防不住有些人顺手就能薅一片。

姜茹先去厨房切了把翠绿的青菜,将锅上的红薯蒸格取下,青菜撒进粥里后搅匀。

接着将整只锅端下来放在一旁,凉一会,铜壶装满水放在炉子上,紧着余火慢慢加热,等会杨家人从地里回来后可以直接使用。

这个炉子挺好使的,煮饭炖菜烧水都可以,还省柴火,比她家那个灶台省事多了,她到时候也买一个。

厨房里的案板上搁着个钵,里面装着只已经杀好褪毛的鸡,鸡还挺肥的。

姜茹带上围裙,鸡肉搁在砧板上,先取下两大块鸡胸肉,剩余部分快刀斩成块,撒上盐、酱料、两片姜,搅拌均匀放在一边,等会再让春杏去偷点酒加进去。

四个鸡蛋打入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