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八章 歼十适配进展(1 / 2)

加入书签

蓉城,飞机制造厂。  WS-10发动机在十月份,装载在苏27上进行了首飞之后。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又进行了多次的试飞,首台WS-10发动机的飞行时间达到了300个小时。  并且在检修之后,发现即使是进行了三百个小时的飞行,发动机的各個零部件运转依然良好。  预计工作寿命能够达到1200个小时以上,要知道这年头大毛家的AL-31F发动机的工作寿命不过900个小时。  因为WS-10发动机在这个世界之中,并没有过多的借鉴AL-31的技术,所以实际上也避免了AL-31本身的一些问题。  WS-10发动机原本就是为了用在最新研发出来的三代机歼-10战斗机上的。  而歼-10的原型机制造速度,要远远快于WS-10发动机的研发速度。  在几年之前就基本完成了第一台试验机的研发制造工作,但是因为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一直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  这才一直没能够完成飞机的研发制造工作。  不过今年WS-10的研发进度突飞猛进,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之内,就解决了众多原本困扰了发动机研发的大难题。  让发动机从原来费拉不堪的状态,突然一下子超越了大毛家的AL-31F。  在让很多人惊讶不已的时候,同样也让一直苦苦等待国产发动机而不得,已经准备转向使用大毛家的AL-31F发动机的歼-10飞机项目组高兴不已。  毕竟WS-10几乎是专门为了歼-10而定制的,各个方面也是进行了很多的准备。  不像AL-31F发动机,如果歼-10真的要用这款发动机,那么飞机各个方面也要进行不少的修改。  这样下来,歼-10真正进行首飞,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不过还好,WS-10研发制造顺利完成,歼-10战斗机也就不用下那么多功夫,去适应大毛家的AL-31F发动机。  歼-10战斗机的首飞时间,以及后续的服役列装时间,都能够大大的提前。  这就能够大大缓解空军目前的压力,要知道目前祖国广袤的天空,几乎都还是靠着歼七和歼八守卫着。  从大毛家进口的那几十架苏27战斗机,几乎只能够装备一个航空团,而且被那些装备了苏27战斗机的部队,当成是宝贝一样稀罕。  想要靠这些苏27战斗机,守卫祖国数千公里的漫长边境线,实在是太过于困难了。  如果歼-10战斗机研发成功,能够进行量产,将会极大地提升空军保卫国土的能力。  飞机制造厂之中,WS-10项目的总师张正江,正在和歼-10项目的总负责人宋天行进行沟通。  “老张,你们这次干得不错啊!”  面容憨态可掬的宋天行,和张正江开着玩笑。  “没想到你们这么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把那么多问题给解决了。”  “厉害啊!”  面对着宋天行的夸赞,张正江倒是没有骄傲,而是十分谦虚。  “问题的解决,主要工作还是多靠了兄弟单位的帮忙,光靠我们自己很难这么快就解决这么多难题。”  对于这个答案,宋天行不是很吃惊,毕竟WS-10项目组的成员,他都很熟悉,也很了解WS-10项目组成员的能力。  如果光靠他们自己一点点的慢慢啃这些难题,少说也要三四年的时间。  但是他们几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肯定是有其他单位的人帮忙了。  “哪个单位?”  “这么牛,这么短的时间就给你们把问题解决了。”  宋天行忍不住出言问道。  “火箭研究院的材料实验室,他们最新研究出的高温材料,性能十分强劲,解决了困扰我们很长时间的材料问题。”  提起这里边的缘由,张正江十分感慨道:  “而且他们的高温粉末冶金工艺似乎也很先进,制造的零件几乎完全是单晶体排列。”  宋天行这时候倒是有点吃惊,毕竟在火箭方面,火箭研究院可能是处在全国领先地位。  但是在材料研发制造方面,火箭研究院只能说是排不上号。  听到他们在材料上取得这样重大的进展,着实是让宋天行不得不感到惊讶。  “他们不是年初才发生了场事故吗?”  “这么快就缓过来了,还弄出来这么多成果,真是厉害啊!”  张正江倒是已经习惯了别人这样的想法,毕竟这里边的事情确实挺离谱的。  “不说这些了,WS-10装载上歼-10,目前还有些什么难点吗?”  稍微闲聊了几句之后,张正江和宋天行谈起了正事。  作为歼-10的配套发动机,WS-10本身就是为了它研发的。  装载上歼-10战斗机,是作为WS-10发动机总师的张正江最关心的事情。  看到张正江恢复了工作的神情,宋天行也就稍微严肃了起来,拿过一份在张正江来之前,歼-10项目组对于WS-10装机的各类型问题总结。  “目前装机问题其实不是特别大,之前我们的工程师曾经尝试过装机,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地面试验。”  “只是出现了一些比较细小的问题,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现在这些小问题,我们都解决的差不多了。”  “不过你也清楚,高空实际运转情况和地面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想要得到真实的数据,就必须要进行试飞才行。”  张正江对此不是特别惊讶,试飞是飞机在整个设计改进过程之中,一个非常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