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九章 外商(1 / 2)

加入书签

这一届广交会为期二十天,不过真正的大合同基本上在第一天就签订完成了。  不过这时候的贸易大头基本上都是各种工业制品,或是成套的工业设备。  一些黑叔叔们就很中意国内的五小工业,尤其是对于一些自己国内完全没有工业的国家而言。  相对于这些出口设备的工业企业,703厂虽然只是一个出口材料成品的小厂。  但是作为一个在军方和工业部都已经挂了号的厂家。  自从他们来到广交会的现场,就有不少的眼睛关注着他们。  等到第一天结束的时候就有人坐不住了,开始想要接触703厂的人员。  最先来的不出意外还是军方的人,而且也是大家的老熟人,徐援朝。  “老胡这次广交会收获不少吧,这不得请客?”徐援朝爽朗的笑了,说道。  说起来因为股权结构的问题,虽然火箭研究院占据百分之七十八的股份,但是张星扬并不占有任何股份。  军方虽然占据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股份,但是股份也是属于总装备部的。  只有剩下百分之二的股份是属于703厂的全体员工的,算是直接属于他们个人的。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就进行分红的话,光是第一天卖出去的两百吨的利润,就有两个多亿。  分到703厂全体员工的头上,也有接近四百八十万的分红。  按照当时制定的分红规划而言,工厂员工股权都是一样的,即使以后再有人加入进来,也是平等进行稀释。  按照现在工厂人数来算,每个人都能分到接近一万块。  这在这个时候,虽然不像前些年那些万元户那样引人注目,但是也顶得上工人们接近两年的收入。  胡德明也没有多计较,而是很大方的招呼:  “没问题,今天我请客!”  在场的众人都笑了起来,毕竟能让平日里如同一个老守财奴一样的胡德明出点血还是不太容易的。  就是大家准备收拾东西,离开展位出去找个正宗的粤菜馆子吃饭的时候。  一行穿着笔挺西装的金发碧眼的老外,走到了703厂的展位前边。  “你好,请问这里就是那个卖1800元每公斤二维碳纤维布的地方吗?”  对方似乎是来者不善啊,张星扬在心里默默地想。  不过作为现场负责人的胡德明,业务能力还是很强的,虽然感受到对方话语之中的敌意,依然笑脸相迎:  “几位是要买材料吗?我们703厂的碳纤维布性价比还是很强的。”  对面一脸络腮胡的中年壮汉-科伦,上下打量了一番对面这个仿佛传统农民一样的男人。  过了一会才说道:  “听说你们和斯奈克玛公司签订了一个大合同是吗?”  说到这个大合同,胡德明更加高兴了起来,说道:  “我们今天上午刚刚和他们签订了价值接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的供应合同。  由此可见我们的材料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都是很优秀的。”  科伦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来历和目的,而是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  “你们有没有性能更加优秀的材料,比如说复合材料?”  站在后边装作是青年工作人员的张星扬,这时候眉头皱起。  不知道对方是有意试探,还是真的就是碰巧问了一下。  虽然新型碳碳复合材料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但是这材料的信息对于外国人还是处于保密状态。  胡德明作为一个在军工领域浸淫了许多年的老军工人,自然明白这里边的道道。  脸上一副不太奥意思的表情,说道:  “抱歉,我们厂目前只能够生产这样水平的产品,至于一些更高性能的产品我们还没有能力生产。”  面对不愿意透露情报的对方,科伦也没有生气,而是留下一张自己的名片,说:  “如果你们什么时候生产出来性能更强的材料,可以联系我们公司。”  胡德明目送对方一行人离开之后,这才拿起手上的名片看了起来。  “贝尔法斯特公司?”  有些迷惑的年初这家公司的名字。  胡德明和703厂的几个员工不是很清楚这家公司。  但是张星扬却比较清楚。  这家公司七八年前刚刚被枫叶国的庞巴迪飞机公司收购,现在是庞巴迪飞机零部件供应商的一部分。  对方应该是从斯奈克玛公司那里听说了703厂的碳纤维材料,不过他们主要生产的公务机需要更强性能的碳纤维,这才有了刚刚那一幕。  张星扬和在场的众人解释了一番,贝尔法斯特公司的业务范畴。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不过今天的经历还是给了张星扬一些启发。  和胡德明还有徐援朝商量道:  “从今天的情况来看,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在市场上还是比较缺乏的。  如果我们能够在目前我们的新型碳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开发出一款性能符合市场预期并且价格低廉的复合材料。  应该能够赚到不少钱。”  徐援朝明白张星扬说的什么意思,近来下单比较多的就是航空领域方面的,如果继续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进行开发,能够大大增强703厂的竞争力。  但是徐援朝还是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顾虑,于是疑问道:  “张院长,目前你们还要负责那个项目的材料开发工作,再加上这个,忙得过来吗?”  因为在场很多人都不知道军方和火箭研究院真正联合合作的WS-10项目,所以徐援朝也没有直接说项目名称。  “徐代表,你误会了,研究院现在虽然是703厂的控股方,但是技术改进的工作还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