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三章 实地考察(1 / 2)

加入书签

九十年代的湘南火车站,还很落后,只有两个站台。  其中一个还是货运站台,真正用于客运的只有一个站台。  张星扬和梁毅从客运站台下来之后,有点不知道往哪边走了。  这年头的客运站,还没有后来那样的人性化,没有各种各样的指路标识。  “你们俩有人接吗,要不我带你们一路?”  傅义辰热心的问道,他的人生信条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尤其是对方看起来似乎还来头不小。  “应该是有人来接的,我们来之前通知过他们。”  梁毅看了傅义辰一眼说道。  傅义辰也没有多纠缠,热心的说道:  “欢迎你们在出差结束之后,来我们家做客。”  张星扬点了点头,就和梁毅跟着出站的人流,走出了火车站台。  一出站,就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影举着大大的牌子。  【欢迎火箭研究院领导来到703厂调研视察】  身高超过一米九的徐援朝,在一群人中十分的显眼。  张星扬看到对方,伸出手挥了挥,喊道:  “我们在这呢!”  徐援朝听到声音,看了过来,然后一脸笑意地走了过来。  “张院长,欢迎欢迎。这一路过来辛苦了。”  张星扬笑了笑,和徐援朝握了个手,指了指身边的梁毅,说道:  “这是我们研究院的财务,梁毅。”  徐援朝开朗的笑了笑,对着梁毅伸出手,说道:  “很高兴认识你,梁毅,叫我老徐就行。”  梁毅也热情地握手回应道:  “咱俩年纪差不多,叫我老梁就行。”  三个人简单地问候了一阵,就准备离开火车站。  只有傅义辰还站在原地,有些惊讶,没有想到那个看起来年纪轻轻的青年,竟然是一个研究院的领导。  出了火车站,徐援朝开过来一辆金杯海狮面包车,摇下车窗,说道:  “上车吧!”  张星扬坐上布艺座椅,摸了摸有些粗糙的面料,感慨了一下这年代汽车工业人体工艺学的落后,看向前边开车的徐援朝,问道:  “老徐,我们现在是先去哪儿?”  徐援朝一边开车一边回过头来,开朗地说道:  “我们先去当地的招待所,然后给你们接风。”  梁毅这时候和张星扬对视了一眼,按照他们来之前的计划,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先去工厂做考察。  于是张星扬开口道:“老徐,没必要那么麻烦,我们直接先去工厂就行了。”  徐援朝明显没有料到,张星扬会这样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工厂,有点为难地说道:  “星扬,招待所那边都安排好了,要不还是先去招待所吧?”  张星扬还是很坚持道:“没必要,先去工厂看看,我们后边可以边吃边谈。”  徐援朝这时候也不好再坚持些什么,毕竟这次合作是自己这边求着对方。  于是只能无奈地打转方向盘,说道:  “好吧,咱们直接去工厂。”  金杯海狮的性能在这个时代,还算是不错的,车子开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来到了位于山脚下的703工厂。  厂子是很常见三线建设风格,门头上挂着的红布上写着一行欢迎语。  【热烈欢迎火箭研究院领导来到703工厂视察!】  刚刚徐援朝在开车的时候,已经用BB机通知过厂方,自己一行人将要直接前往厂区视察。  张星扬从车上下来,还没有好好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就被一双粗糙的大手握住了自己的双手。  “欢迎火箭研究院的领导来到我们703厂视察。”  一个面色黝黑、好像老农民一样的中年人,满脸兴奋地握住张星扬的双手。  不断地摇晃着,好像要将他的双手摇断一样。  张星扬好不容易费劲地将自己的双手从对方的手里抽出来,说道:  “用不着这么客气。”  梁毅这时候也帮着说道:  “同志,我们还是先看看厂子里的情况吧,咱们先把工作忙完了再说其他的。”  胡德明这时候依然热情地迎合道:  “说的是,说的是,咱们先谈工作,先谈工作。”  一边说着,胡德明一边给大家带路。  张星扬走进厂区内,这时候的厂房还都是毛熊风格的红砖房,一栋栋厂房之间是一行行刚刚长出嫩叶的香樟树。  走进车间之内,胡德明还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703厂的光荣历史。  说着他们之前为军方生产碳纤维的历史,为国产军事武器的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星扬默不作声地看着厂房之内的生产设备,心里默默叹息。  这个时代,各种“高科技产品”国产化历程,都不容易。  这些机器的性能,只能说相当于国外的二十年前的水平,碳纤维刚刚起步时的水平。  想要达到新材料的生产要求,需要进行不少的设备升级。  他们的碳纤维生产出来,成品率不高,碳布的编织密度有限。  如果用这样的基础材料来进行后续加工,最终成品的废品率就太高了,那样成本会高到难以附加的程度。  张星扬在工厂之中没有见到太多的工人。  只有少量的设备还在运行,三三两两的工人面无表情地站在设备旁边忙碌着。  张星扬还注意到,工厂里的工人虽然工作量不大,但是工作态度还是很严谨的,没有出现违规操作的地方。  这也算是这家日渐衰落的工厂,为数不多的优点了。  有点这些素质优良的工人,厂子还是有一些重新做起来的可能。  张星扬在心里默默地想到。  “张院长,我们工厂的情况您也看到了,您有什么想法吗?”  胡德明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